爆款揭秘全面存量时代,双十一手机竟卖爆了!你还在等什么?
随着全面进入存量市场,双十一期间手机市场却出现“卖爆”现象,这表明消费者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各大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以及精准的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这一现象也预示着未来手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图片来源:Pixabay
这个双十一,手机市场捷报频传,这是一个反直觉的结果。
9 月,苹果(AAPL.NASDAQ)秋季新机发布会如同发令枪,拉开了四季度新机混战的序幕。小米(01810.HK)、vivo、OPPO、荣耀等主流手机厂商在 9 月至 10 月密集推出新品,试图在双十一这一年终促销季前抢占先机。
让市场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每一家厂商的新品都 " 卖爆了 "。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苹果。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在中美市场,iPhone17 上市前 10 天的销量较 iPhone16 系列高出 14%。其中,标准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几乎翻倍。极佳的市场表现成功将苹果市值推到 4 万亿美元的新高。
中国一众安卓厂商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小米 17 系列,仅用五天便达成了百万销量,大幅超过小米 15 系列;vivo X300 开售两天,两款机型的销量就已经超越前代 X200 三款机型的销量,创历史新高;iQOO 15 首销四小时的销量亦达到 14.2 万台,相比上代增长了 87%。
OPPO 并未披露旗舰新机 Find X9 的销量对比数据,不过据 OPPO Find 系列负责人周意保在微博透露,该产品首销较上代有明显提升,尤其是 Pro 版人气很高。
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市场普遍认为,消费者的购机预算整体固定,已被国家消费补贴(下称 " 国补 ")提前透支。在国补政策收紧的情况下,用户消费决策会更加理性,各家手机厂商必定面临不小压力。
或是压力之下,各家厂商使出浑身解数,通过打造具有差异化特色和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杀出一条血路。Omdia 首席分析师侯林认为,本土手机品牌通过外观设计、电池、摄像头等实现产品差异化,并通过不断升级的 AI 功能强化用户体验,以吸引本地用户。Omdia 预计,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补贴政策推动下,将实现温和增长。
新机频发,各显神通
9 月 10 日,苹果 iPhone 17 系列率先登场,一连发布该系列 4 款新机。其中,既包括史上最轻薄的苹果手机—— iPhone Air,也包括外观巨大变化的 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以及各项配置参数均有明显提升的标准版 iPhone 17。
苹果不仅罕见地将 120Hz 自适应高刷下放至这一基础机型,还在保持 iPhone17 起售价 5999 元不变的基础上,将内存容量从 128G 提升至 256G,因此赢得不少消费者好感。甚至有苹果用户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苹果这次大方得都不像苹果了。
把牙膏挤爆的苹果,激起了市场的热烈反响。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25 年第四季度开局强劲。10 月前两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 11%。其中,苹果 iPhone 的销量同比增长 29%。
在 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 Mengmeng Zhang 看来,标准版 iPhone 17 有着更强的芯片、更出色的显示屏、更大的存储空间、升级的前置自拍摄像头,而价格与去年的 iPhone 16 相同。尤其是把渠道折扣和优惠券也考虑进去之后,购买这款机型几乎无需犹豫。
" 简而言之,它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而中国消费者也在用实际购买行为回应了苹果这一策略。"Mengmeng Zhang 表示。
然而,就在苹果提高性价比的时候,国产手机厂商却在集体冲刺高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最初以性价比标签起家的小米。
9 月 25 日,小米打破数字迭代惯例,跳过 16 直接推出小米 17 系列,以 " 全面对标 iPhone" 为营销口号,冲刺 6000 元以上超高端价位。凭借着独特的背屏设计,以及 " 跳级命名 " 引发社媒热议,小米 17 取得了超乎意料的市场成绩:不仅整体销量较上一代增长 30%,更重要的,定价 4999 元起的 Pro 版本销量占比超过 80%。
苹果、小米率先出牌之后,其他厂商迅速跟进,各显神通。10 月 13 日,vivo X300 系列正式发布。vivo 此次推行 " 精简战略 ",砍掉便宜的 "Pro mini" 机型,聚焦打造高端化的影像旗舰。价格方面,vivo X300 4499 元起售,Pro 版本 5299 元起售。
两天后,荣耀发布 Magic 8 系列,试图通过押注 AI 和长续航获得市场认可。售价上,Magic 8 起售价 4499 元,Pro 版 5699 元起;OPPO 则于 10 月 16 日推出 Find X9 系列,同样主打影像,价格上各版本也与 vivo 保持一致。
vivo、荣耀并未披露旗下产品机型的具体销售情况,但据 OPPO 方面透露,Find X9 系列开售 10 天,销量已超百万,其中售价 5299 元起的 Pro 机型占比超 60%。
除主力品牌外,子品牌机型亦蓄势待发,冲刺高端。如小米旗下的红米,就在 10 月 23 日发布了 REDMI K90 ,这一代产品不仅规格全面升级,定价策略也迎来了调整,价格在 2599 元到 5499 元区间,完整覆盖中端到高端价格带。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更是直接在发布会现场指出,红米不排斥与小米直接竞争。
存量市场的竞争
在苹果提供极高的性价比、国产手机集体冲刺高端化的背后,是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智能手机市场全面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增长空间日益受限,获取新增用户愈发艰难。
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大手机厂商全力扩大目标用户群体,试图以此蚕食竞争对手的既有市场份额,并借机巩固和放大自身的战略优势。
这一点可在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数据得到清晰体现。
IDC 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 6840 万台,同比下降 0.6%。其中,vivo 以 1180 万台的出货量重返榜首;苹果以 1080 万台紧随其后,华为则以 1040 万台出货量位列第三,第四的小米出货量约 1000 万台,OPPO 和荣耀则分别以 990 万台与 980 万台出货量排在第五六位。
从此不难看出,在中国手机市场,超 90% 的份额集中在头部手机厂商,且彼此之间的差距不大,排在最前的 vivo 与排在最末的荣耀之间,出货量差距仅有 200 万台。
Omdia 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据 Omdia 监测,2025 年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 3%,前五名排位略有不同:第一仍是 vivo,1180 万台;但第二变成了华为,出货量约 1050 万台;苹果则以 1010 万台排在第三,小米和 OPPO 分别以 1000 万台和 990 万台位列第四五名。
纵使排名先后有所差异,但各厂商差距逐渐缩小,竞争日趋白热化已成事实。这被业内视为行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志。卢伟冰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今年,市场没有哪个品牌市占率超过 18%,中国手机行业已进入成熟期。" 当大家很接近的时候,除非有人犯严重错误,否则就是一场消耗战,不要想着‘速胜’。" 他说。
小米高端化的战略,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市场处境。卢伟冰指出,只有高端化,才能持续赢得未来。只有做高端化,才能为企业自研旗舰芯片输血,从而拥有软硬件融合带来的真正优势。
亦有厂商选择深挖存量用户的需求。
10 月 27 日,OPPO 旗下子品牌一加,就发布一加 15 及 Ace 6 两款机型,继续深耕游戏性能赛道。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一加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 36.7%,是所有品牌里面增速最快的,有大量的用户来自异品牌。据李杰预估,一加年内整体增速有望达到 50%。
" 越是在外部刺激减少的情况下,本身产品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 PC 市场,现在高端游戏本销量均在上涨,均价很高,但是其他笔记本销量却在下滑。这背后说明,只要你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能刺激用户的购买,这才是大环境下很重要的东西。" 李杰说。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595.html发布于 2025-11-01 16:03: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