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上市后尚未分红,还要在股价高点搞配售,股民利益会受损吗?

“为何手握1700多个亿,却还要额外搞募资?”
“股价高位整理期实行大额配售,是不管股东们的现有持股价值吗?”
“近年连续盈利,为什么公司一直不分红?”
在宣布拟配售价值约425亿港元的8亿股现有股份后,小米集团的投资者先用脚投了票。
3月25日,小米集团股价大跌超过6%,市值蒸发超过910亿港元。
除股价重挫外,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心现有股东的权益是否受到了影响。
“现金王”也怕资金链风险
根据公告,小米集团此次拟配售的8亿股股份,约占小米集团现有已发行总股本的3.2%,投票权的1.2%。认购预计筹资的净额约为425亿港元。而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和技术研发。
在业内看来,配售融资作为一种常见的再融资手段,通常会以低于市场价的折让价进行,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认购。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锁定资金,为企业后续业务扩张和技术研发提供充足支持,但同时也难免引发部分中小股东的焦虑。
对此,资深投资顾问李明(化名)在接受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配售融资本质上并非圈钱行为,而是公司在高估值时进行战略性布局的手段。折让的存在固然会在短期内对股价形成压力,但如果资金使用得当,长期来看能够为公司构建竞争壁垒,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也表示,通过外部融资,小米能够确保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降低单一资金来源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中,尤其是电动汽车和AI技术领域,尽管公司账面资金雄厚,但为了进一步加速业务发展并降低资金链风险,配售股份仍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此外,记者注意到,据小米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截至去年末,小米集团拥有的现金储备总额为1751亿元。但这1751 亿元的现金储备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短期投资等等项目。
而实际意义上的“活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 336.61 亿元。
如果按照雷军所言,小米计划在2025年全年交付35万台小米汽车,并以每台平均亏损4.5万元计算,那么今年小米汽车的亏损金额就将超过150亿元。
这一数字对于330多亿元的现金而言,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
因此,配售融资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股东利益受损?专家:“需关注长期回报”
然而,在资本市场上,如何保持长期的增长势头和提升股东回报,是上市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上述公告发布后,便有部分股民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表示了不满。
部分股民认为,在股价高位整理阶段大幅配售融资,不仅会稀释现有股权,还无形中削弱了股东的持股价值。
对此,霍虹屹向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表示,股权稀释对中小股东的权益影响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分红和投票权方面。
“比如,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直接影响了每股的分红收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小米此次配售对中小股东们的稀释程度相对有限,因为整体的股本结构并未发生剧烈变化。”
事实上,股民们的些许焦虑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于小米集团分红政策的不满。
虽然近两年来,小米集团股价一路飙升超400%,但自上市以来,小米尚未进行过分红。
这也使得部分投资者更希望通过利差操作获得现金回报,而非长期等待业绩提升带来的股价增值。
“分红具有稳定性和即时性,能为股东带来持续现金流。不分红会使部分依赖分红收益的股东利益受损。”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在接受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支培元进一步表示,虽然股东通过股票买卖可获得丰厚资本利得,收益远超分红。但尤其在股价波动时,资本利得不确定性增加,所以股价飙升并不能完全抵消不分红的遗憾。
对于部分投资者担心自身权益是否会受损的问题,霍虹屹则表示:“如果资金能够有效支持业务扩展,并带来长期回报,股东的整体权益有可能在未来实现增值。至于资金使用的必要性和股东权益的保护,关键在于小米是否能够高效地利用这笔资金,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展,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带来相应的回报。”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