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职者了解“单、双休”情况被骂“下等人”,详情曝出,网友炸锅

找工作时问一句单双休,竟被骂“下等人”?最近佛山一位求职者的遭遇,让打工人心里都堵得慌。事情起因再平常不过:求职者在招聘软件上咨询某商贸公司的工作时间,没想到短短几句对话,直接演变成一场充满戾气的职场冲突,也把“单休还是双休”这个打工人关心的话题,再次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
据4月23日的媒体报道称,故事需要从4月中旬说起。求职者小李(男,化名)在浏览招聘信息时,看到佛山这家2024年刚成立的商贸公司在招员工,岗位内容挺合适,就顺口问了句:“请问公司是单休还是双休呀?”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咨询,没想到对方秒回:“你几斤几两心里没数?有工作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小李有点懵,回了句“双休是国家规定的吧”,这下对面直接炸毛了:“国家规定是给你这种人的?下等人没资格谈双休!”
聊天截图里,招聘人员的话刺眼得很。据后来曝光的信息,这位口出狂言的是公司品牌总监王某明。按理说,作为管理层更该懂得尊重求职者,可他不仅把“下等人”挂嘴边,还声称“没钱学什么开公司”这种话是求职者先攻击他——这话让网友们当场识破:“人家就问了句单休,你就跳脚骂人,谁先动的嘴心里没数吗?”
冲突爆发后,王某明在深夜发了封道歉信,说自己是被对方“贬低性语言”激怒才情绪失控。但这道歉显然没诚意:全文没提“双休”这个核心矛盾,反而反复强调自己“本应冷静处理”,字里行间都是“对方先惹我”的辩解。网友们看得明白:“道歉信撤得比招聘信息还快,分明是怕丢工作才应付了事,根本没觉得‘下等人’这个词有多伤人。”
随着事件发酵,公司在多个招聘平台的信息连夜下架,人社部门也出来说明:因为双方没签合同,这属于民事纠纷,求职者可以起诉要求道歉和赔偿。这话让不少打工人心里一沉:原来一句职场辱骂,维权路竟这么曲折?
评论区里,打工人的共鸣简直要溢出屏幕。有人翻出自己的经历:“之前问五险一金,HR直接说‘能给你交就不错了,还想按全额缴?’”有人直指核心:“单休还是双休,本质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怎么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成了‘下等人’的奢望?”更有人看透企业底色:“连招聘环节都这么傲慢,可想而知员工进去后会受什么气,这种公司不去也罢。”
这场闹剧最让人唏嘘的,是管理者对“尊重”二字的漠视。求职者询问工作时间,是再正当不过的知情权,哪怕不合适,说句“我们目前单休,有意向再聊”也不失礼貌,何苦恶语相向?王某明作为品牌总监,言行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公司形象。那句“下等人”骂出来,毁掉的是求职者的信任,更是企业的口碑——难怪网友说:“学历高不代表人品好,看一个公司的格调,先看招聘人员怎么说话。”
更深层的,是它撕开了职场中普遍存在的“隐性歧视”。这些年,“996是福报”“狼性文化”等畸形观念层出不穷,本质上都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忽视。单双休看似是“工作时间”问题,背后却是企业如何看待员工的根本态度:把员工当“下等人”使唤,还是当合作伙伴尊重?一个连基本工作时间都要克扣、连正常咨询都要辱骂的公司,又怎能指望它保障员工的长远发展?
老胡觉得:职场从来不是“谁强势谁有理”的丛林,而是需要规则和尊重的共同体。一个连招聘环节都充满戾气的公司,注定走不长远;一个把员工当“下等人”的管理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希望这场风波能给所有企业提个醒:真正的企业文化,不该是口号墙上的“以人为本”,而该是对待每个求职者时,那份最基本的善意与尊重。毕竟,连人话都不会说的公司,又怎能做好生意呢?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