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海林,直男不需要靠“打兔子”来证明自己

之前常看“四味毒叔”,最喜欢谭飞和汪海林。
尤其是汪海林对小鲜肉的批评,入木三分,国内影视界阴柔之风盛起,男孩子也要化精致的妆,不重视演技,却用一种媚俗的表情收割大量粉丝。
我也很反感这个,但是又不像汪海林那样对于这个话题过于热情,毕竟他们也都是市场下的产物,有人愿意买单,就有这样的形象出现,只会感慨,我们现在的文化消费市场的确好这口。
这有可能是漫长的和平历史所带来的,和平的时间久了,男人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力比多,变得发胖,从而喜欢一些阴柔的东西。而近几十年,日韩、东南亚文化市场也是衍生出了大量这样的东西。汪海林觉得不满,或许是觉得它们是小国,产生亚文化是必然的,我们可不行。因为美国主流的男演员,也都是一副硬汉的派头,身上布满了肌肉,一个眼神就能让你感受到他的杀气。
但我当时依然觉得,这个或许只是个人审美的差异,汪海林是属于比较有抱负的那一类编剧,看不惯也是正常的。
但是后来看到汪海林在微博上的一些公共表达,看他时常引用沈逸、地瓜熊老六的东西,甚至让司马南视作同类,做了几期节目,我开始觉得不对劲。
我一度觉得,汪海林这是不是在玩反差,人生如戏,在微博上自导自演来着,毕竟他是个编剧啊。
直到我看到他写的关于“打兔子”的这段言论,开始意识到,看来汪海林并不是装的。
尤其是第一句,“北京爷儿们有个娱乐活动”,这句背后有着赤裸裸的歧视和直男审美的傲慢。你都去揍人家了,霸凌不说,还说这个是娱乐活动。这话看上去是想表达一种“雄性魅力”,实则是一种非常粗野以及不尊重人的体现。
性倾向有些是天生的,这个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写了无数剧本的汪海林怎么连这点共情意识都没有呢,换句话说,他只是碰巧没有成为一只“兔子”,从而免于挨打而已。
歧视弱势群体为什么是不文明的,因为你不能在所有时刻,都能够保证你自己都足够安全,你不一定都是打人的一方,而不是挨打的一方。
一个真正有人文关怀的作家,应该站在弱者的角度,站在鸡蛋的角度,反对高墙,而不是站在强者的一边,去为暴力喝彩而感到洋洋得意。
西方白左们在道德表现上虽然有些天真,但是他们的确很在意这些东西。世界是多元的,不能够只有一种审美形态,自己占据了道德的高点,更不应该向弱者挥舞拳头,不应该嘲笑弱者的不勇敢。
回头看看,汪海林说的兔子们开始嘚瑟的这些现象,恰恰是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的表现。他们在社会文化板块上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尽管大批量全是这一类的东西,也是有害的,但是他们不再畏惧“挨揍”,不需要活在阴影里。
毕竟这个世界上的人又不全部都是“北京爷儿们”。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