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能静比大S命好,是做对了这两件事

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闲时花开
大S去世后,女朋友们坐在一起闲扯,聊到伊能静。
说伊能静的后半生很幸运地遇见了秦昊,得到了治愈,避免在轮回中受伤的不幸,而大S最大的不幸,是两任丈夫都不咋地。
我直言不讳地说:
不是这样的。
和男人之间的情爱,从来无法从究竟之路上决定一个女子的悲欢。
一个女子最后的哀伤或锦绣,一定来源于内在心灵工程的建设。
01
伊能静不完美,甚至也陷入过情爱丑闻。
但她身上最有牛的地方,是一再在成长修行中,千万次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最终活出了自我的主体性。
这种“向内重构”的主体性,至少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
自我的不断学习、思考和开悟。
伊能静是娱乐圈里文笔很好的女演员之一。
她爱学习,爱读书,爱思辨,爱表达,是女明星也是女作家,文采秀丽深情。
敬重读写和思辨的向内修行,让她一再从过往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中,矫正自我,变得辽阔。
经历无法让我们成长。
经历之后的体验开悟,才可以。
★第二:
养育的宽厚、接纳和深爱。
伊能静这几年口碑逆袭,和她把恩利和米粒都养得很好有关。
她在养小孩中,又把自己完全彻底地养了一遍。
她也愿意把自己的养育心得,写成长长的小作文,分享出来和更多人探讨。
她小时候父母离异,跟着养母长大,遭遇校园霸凌,辍学演戏养家,有着很深的亲子创伤。
但她在养两个小孩的过程中,一点点儿跳出代际创伤的轮回,给孩子们温润明亮的爱和守望。
曾看过一个访谈。
恩利问伊能静:“我特立独行的行为,是否给你造成了很大困扰?”
伊能静说:
“你没有特立独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被定义的,生下来就不该复制别人的生命。
只是很多家长都在寻求一个统一的标准,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在妈妈看来,你的特立独行,恰恰是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意义。”
这段话,还有伊能静之前说过的“性别是流动的,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都曾深深打动我。
一个敬畏学习、向内修行、跳出轮回、活出自我的女子,因明心见性,而看见孩子。
看见孩子的独特性。
看见孩子看似浮夸言行背后的期待和需求。
看见孩子看似搞砸一切背后的礼物和深意。
看见我们的孩子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借由我们的身体诞生到这个世界、体验他自己人生的独特个体。
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遗憾的是,就在此刻,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乡村城市的烟火人家,很多小孩并没有被看见——
02
上周去邻居家做客,目睹了这样一幕:
她家7岁的儿子正在拼乐高火箭。
小男孩因一块零件卡不紧突然暴怒,尖叫着把半成品砸向墙壁。
妈妈瞬间黑脸,拽着孩子胳膊吼道: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除了发脾气还会什么?”
小男孩快速挣脱妈妈的手,赌气地蜷缩在角落抽泣,手里死死攥着那块“出错”的零件……
等孩子哭完,我装作漫不经心地走过去,拿起地上的乐高零件说:“这个乐高怎么拼啊?”
小男孩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教我拼。
他拼错了,我也不马上给他纠错,而是等他自己发现不对劲儿了,再鼓励他:
“来,我们一起找一找,是哪个淘气鬼(指乐高零件)在捣乱呢?原来是这个呀,我们一起帮它回到正确的位置上好不好?”
因为一起拼乐高,因为拼乐高时我给了孩子极大的耐心,7岁的小男生成了我的好朋友,甚至晚上非要到我家来住。
女邻居拽着我说:“你陪孩子真有一套,你赶紧教教我。”
我诚诚恳恳地和她说:
孩子犯错时,不要着急第一时间给孩子纠错。
要先看见孩子的挫败感,抱持他的悲伤和无助。
然后,抱着“这件事儿一定教会我和孩子什么”的积极心态,把搞砸的事情当作成长的礼物,陪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沉浸于被否定的羞耻里,而是想着积极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带来的正向反馈,会让孩子从此不再畏惧困难,愿意面对挫败和挑战,越来越自信。
能被父母看见的孩子,是幸运的。
不被父母看见的孩子,内心是不受力的,也最容易被抑郁症选中。
心理咨询师徐凯文,分享过一个案例:
初二男生长期被骂“数学废物”,有次考了61分,偷偷用红笔改成89分。
父亲发现后撕碎他的试卷,罚他跪在楼道背诵“我是骗子”。
当晚,男孩在日记里写:
“我真希望生病,这样就不用面对他们的眼睛。”
三个月后,他确诊抑郁症。
“当痛苦不被允许存在,孩子只能否定自我价值。”
就像被踩瘪的易拉罐,外界的压力消失后,它也无法恢复原状。
03
读者@晴天妈妈曾向我求助:
儿子因口吃被同学嘲笑,拒绝再开口朗读。
她试过奖励、激将法,均无效。
最后,她在我的帮助下,学会了“0-100接纳法”:
●“妈妈发现你最近不爱读书了,是因为担心念错吗?”(看见情绪)
●“我小时候学英语,总把‘apple’念成‘啊噗’,被笑话了整整一周呢!”(自我暴露)
●“要不我们发明个秘密暗号?比如你眨眼睛,我就帮你读那句?”(共同解决)
三个月后,她家儿子主动报名了诗朗诵比赛。
当他结结巴巴却坚持完成《将进酒》时,全场家长集体起立鼓掌。
是的。
父母是孩子的容器,父母越看见越包容,孩子越强大越清澄。
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叫《生命·成长》,里面有个震撼人心的实验:
两盆植物每天接受“语言暴力”,一盆被骂“废物”,一盆被夸“你真棒”。
30天后,被骂的植物枯萎卷曲,被夸的却舒展茂盛。
你看,连植物都需要接纳才能生长,何况是孩子?
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看见、肯定和守护,点燃希望的火苗;
也需要我们有方法、路径和方案,找到成长的礼物。
我深知:
不是每个父母,都有条件接触到很好的人脉、资源和环境,去自我成长,去开悟得道,去找到亲子关系的钥匙。
所以,我现在就把我最喜欢的专业家庭教育课程——《焦虑妈妈变形计》推荐给你:
▼ 通过课程,你可以学到:
先理解孩子,有效沟通,培养亲密的关系。
再使用具体方法,纠正坏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信。
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助妈妈们不再焦虑、不再大吼大叫,重回冷静优雅,成为孩子的榜样。
此前已经多次推荐了,次次反响都非常不错!
所以,再一次为大家争取到《焦虑妈妈变形计》专属优惠活动:
含金量超过399的课程
可享受超值价9.9元
(因名额有限,只有前200个)
和全国50万+妈妈们一起,
掌握学完就能用的科学教育方法。
即可享受粉丝专属优惠
每位成功毕业的学员还将会获得20本精选中外经典教育书籍高清电子版~
(部分书目展示)
课程靠谱吗?
《焦虑妈妈变形计》由幸福双翼研发,这是一家秉持“教育,让更多人更加幸福”理念的教育机构。
创始人黄志猛先生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他是深圳市幸福双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大EMBA学位班课程教授。
(2021年央视节目《企业家精神》栏目)
黄教授作为CCTV《心理访谈》特约专家,亲自研究了倪萍、俞敏洪、杨丽萍、黄磊等成功人士,分析其性格与人生成就之间的内在关系,获好评如潮。
(心理访谈节目剪影)
十年线下中学教学,又十年的企业管理实践,让黄教授懂得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他还曾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家长,开学啦!》担任主讲人,为家长和老师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上海滩掀起一场家庭教育的风暴。
2015年,黄教授所著的《心理年龄与成长智慧》,由复旦大学出版发行,同时入选高校通识教材。
为了给更多家庭带去系统、落地的家庭教育知识,黄志猛教授和团队先后发起“为幸福中国而教”、“心教师工程”公益行动,从中受益的家庭累计达200多万户。
(幸福双翼线下活动留影)
所获奖项
2020年12月12日,幸福双翼被授予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黄志猛教授担任“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21年3月,幸福双翼成为深圳市家庭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
同年4月,幸福双翼成功入围“中国品牌创新发展工程”。
2022年1月,由黄教授发起的“心教师工程”,荣获第十一届2021年度公益项目奖。
学员反馈
《焦虑妈妈变形计》已有超过45万+妈妈们完满毕业。
学员@年年妈妈,学习了课程后,尝试和儿子好好说话,写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
她曾因一点点小事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手,还撕过孩子的书和卷子。年年妈妈在信里,真诚地给儿子道歉:
“对不起,妈妈伤害了宝贝的心。”
就像年年妈妈在信的结尾写的:“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我们都会用错办法,而这正是改正和学习的机会。
而妈妈的改变,孩子最清楚:
学员儿子@小浩画出了妈妈改变前后的对比,以前觉得妈妈不爱自己,现在则觉得:
“在我游泳的时候,妈妈会表扬我进步很大。”
还有更多学员的学习感悟
课程适合谁学?
希望家庭事业两平衡的忙碌职场父母
控制不住脾气,想和孩子和平相处的焦虑家长
孤军奋战,希望全力培养孩子的全职妈妈
手忙脚乱,想要学习经验的新手爸妈
有原生家庭创伤的成年人
课程怎么学?
14天线上课程,永久音频+线上讲座,一节课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只要有微信,每天15分钟音频课,随时随地都能学;
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全程一对一答疑。
课程内容
课程干货满满,14天,每节课学会一个解决问题的妙招,即学即用,改掉孩子不自觉、不听话、不自信等缺点!
有机会获得副业收入
在训练营期间表现优异的妈妈,还能成为训练营的班班,多一份自己的副业收入哦。
实用课程干货
14天社群抱团成长
班主任一对一答疑
超值价9.9元
(只有200个名额,报满即止!)
即可享受粉丝专属优惠
学习须知
1.请添加班主任二维码(不一定当天通过,不要着急哈)
2.开营时间:5月9日
3.开营3天内无理由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