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7月25日防溺水宣传日 | 安全一“夏”这份防溺指南收好

访客 2025-07-25 16:13:36 33977
7月25日防溺水宣传日 | 安全一“夏”这份防溺指南收好摘要: 炎炎夏日,与水为伴是消暑良方。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却可能暗藏致命的危机!2025年7月25日是第五个世界预防溺水日。...

炎炎夏日,与水为伴是消暑良方。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却可能暗藏致命的危机!

7月25日防溺水宣传日 | 安全一“夏”这份防溺指南收好

2025年7月25日是第五个世界预防溺水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也是威胁所有年龄段人群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由溺水造成的伤亡人数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人群首位,占比高达33%,其中1-14岁的溺水事故比例超过40%。每一个冰冷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别让悲剧重演!掌握科学防溺知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是守护生命安全的关键!

关于溺水的一些事实

· 只要是有积水的地方,孩子就有可能发生溺水。即使是盆中很浅的水,孩子也有可能发生溺水。

· 溺水是无声的:水花与波浪可能很小,孩子可能发不出声音来呼救。

· 溺水是快速的:儿童溺水后,仅仅2分钟就可能发生窒息,4~6分钟就可能发生溺死。

· 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游泳是一种在水中生存的技能。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看护,即使是会游泳的孩子,也可能发生溺水。

· 无效看护是造成儿童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 有效看护是指家中时刻有一位家长专心看护孩子,近距离、不间断、不分心。

· “近距离”是指家长要与孩子保持一臂之内的距离,这样在发生危险时,可及时施救。

家中与家周围溺水预防

1

家中环境安全

· 清空:水盆、浴盆、波轮洗衣机等容器中的水,使用后应立即清空。

· 加盖:家中水缸等需要加盖。

· 关门:家有儿童的,平时应该关上洗手间的门。

2

家周围环境安全

· 水井:家周围有开放水井的,需要加盖或围栏,或改为泵式封闭式水井。

· 景观水域:小区内景观水域应有围栏,注意检查栏杆的间宽儿童是否能够穿过;教导孩子不要穿越或攀爬栏杆。

· 开放水域:在江、河、水库、鱼塘周围设立明显警示牌,进行危险提示,避免儿童接近这些水体。

溺水发生现象与救援

1

认识溺水者的10个现象

① 头离水面很近,嘴巴位于水面;② 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③ 腿不动,身体垂直于水面;④ 急促呼吸或喘气;⑤ 双眼无神,无法聚焦;⑥ 紧闭双眼;⑦ 头发盖住了额头或眼睛;⑧ 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未能前进;⑨试图翻转身体;⑩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

2

溺水自救

1. 保持冷静,切勿惊慌:惊慌会加速体力消耗。尝试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向后仰,防止下沉。屏气并尽可能保持头向后仰、面部向上的仰泳体位,将双手贴紧水面伸过头顶,抬起下巴,待口鼻露出水面后,迅速举手呼救,这一动作,往往会引起专业救生员的注意。

2. 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衣服会产生一定的浮力。

3. 如果脚“抽筋”,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让其伸展或松弛。

4. 抓住水中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空塑料瓶等。

5. 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惊慌抓抱救援者,而是要听从救援者指挥,让其带着游上岸。

3

遇到他人溺水,如何正确施救?

切记:岸上救援优先! “叫、叫、伸、抛” 四字诀:

第一个“叫”: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注意。

第二个“叫”:立即拨打110、120、119等紧急电话求助。

“伸”:在确保自身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如趴在岸边),利用树枝、竹竿、衣服、皮带等延伸物递给溺水者,将其拉向岸边。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避免直接用手拉!

“抛”:向溺水者抛掷救生圈、泡沫块、空水桶等有浮力的物体,助其漂浮;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空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注意

切勿盲目下水救人!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下水施救风险极高,极易发生连环溺水的悲剧!

4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生命支持

1. 检查是否有呼吸与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与杂草等。

现场急救的同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2. 如果没有呼吸与心跳,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

现场急救时,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纠正缺氧是关键。初始复苏时应该首先从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开始。

3. 如果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呕吐,及时清除呕吐物。

注意

不要进行任何控水或倾倒体内积水的做法。这样做不仅会延误急救的黄金时间,还可能给溺水者造成其他的损伤。

5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第一步:判断有无反应和呼吸

溺水者救上岸后,可轻拍其双肩,在耳边大声询问发生了什么,清醒者能准确回答问题;若无任何反应,则为意识丧失。

俯身观察溺水者的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的活动,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则为心脏骤停,应即刻开始心肺复苏。

提示

在开始心肺复苏前,确保自己或他人已经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二步:胸外心脏按压

让溺水者仰卧于坚硬的平面上,头部不得高于胸部,应与躯干处在一个平面上。

施救者两手重叠,掌根按压在胸前胸骨下段(通常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伸直双臂,肘关节不要弯曲,用双肩向下压形成压力。

将成人溺水者的胸骨下压5-6cm。然后放松允许胸廓充分回弹,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连续按压心脏30次后,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压与呼吸比例30:2循环进行。

注意事项

0-28天的婴儿胸外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下缘,用中、食两个指头进行,每分钟100-120次,深度大约4cm。

1岁以上儿童可以采用单掌按压,按压深度大约5cm。

老年人的骨质脆弱,尤其需要注意力度问题,在其胸廓能承受的范围内,应用力按压。

第三步:清理口腔,打开气道

进行胸外按压后,溺水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这时需施救人员打开患者气道,清理其口腔异物,如呕吐物、痰物、血液等。

可用双手扶住患者头部,使其偏向一侧,利于液体状异物流出。

溺水者丧失意识后,舌根容易黏附于咽部后壁,造成气道阻塞。可一手按前额,另一食指和中指将患者下颌抬起,让头尽量后仰,打开气道。

第四步:人工呼吸

将溺水者鼻孔捏住,救护者正常吸气后,口对口将气吹入患者肺内,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应避免快速、过度通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若溺水者口腔有严重损伤、口腔不能打开或者口对口很难密封不能通过口通气时,应进行口对鼻通气。

婴儿体型较小,应用嘴密封婴儿的口鼻,采用口对口鼻吹气。对于溺水患者,迅速恢复通气至关重要。应首先给予5次人工呼吸,随后立即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按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持续循环操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清凉一夏的前提

是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7.25 防溺水宣传日

不仅仅是一个日子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警醒

预防溺水,人人有责!

让我们共同学习、宣传防溺水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

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让欢乐的浪花永不吞噬生命的阳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