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庆后贡献不可没,把家族问题交给家族处理

文|李振兴
近日,宗庆后家族所谓“私生子女状告Kelly公主”的事件甚嚣尘上。娃哈哈相关工作人员也以“事件属于家庭内部纠纷,娃哈哈业务运转正常”为由,对此事不予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老员工成立的“宗师傅”发布声明称,宗庆后是改革开放40年杰出民营企业家。呼吁观点各方,让思考回归寻常逻辑,让言论回归基本理性。把家族的历史问题交给家族去妥善处理。
2024年12月,三名持有美国国籍的宗姓人士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继盛(Jerry Zong)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首次以“宗馥莉同父异母弟妹”身份要求分割遗产。
随着彭博社将此事公之于众,一直扑朔迷离的宗庆后“私生子女”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事件不断发酵,宗庆后形象也出现大改变。
在网络上,宗庆后曾经是“年消费不超5万,坐二等座的布鞋首富,办公室不足50㎡,节俭人设深入人心。”当下,宗庆后成了“拥有三名外籍私生子女,且购置海外资产”的形象。部分网民将视线聚焦于家庭伦理的评判,娃哈哈经营或将受到影响。
法学博士、南京大学访问学者燕志华认为,这种微妙的改变,并非反转,也不是厌恶,只是心理距离突然一下子拉远了,这有助于人们更为清晰地看清宗庆后。所以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宗庆后的形象开始变得中性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华网财经表示,“企业家的商业才能与其在婚姻家庭中的选择完全是两个维度。宗庆后对娃哈哈,以及中国饮料产业的整体的发展,是很大的贡献。”
北京红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黄启瑞对中华网财经表示,这场遗产之争,注定没有赢家。该事件给我国企业家财富传承敲响了警钟,唯有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将财富置于透明的法律框架与制度设计之下,通过规范化的法律文件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义务、资产分配及遗产继承规则、争议解决途径,才能减少家族内耗,让财富按意愿有序传承。
杭州宗师傅饮品公司(以下简称“宗师傅”),原娃哈哈老员工团队也发布声明称,宗庆后是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之一,凭借其卓越的管理与开拓能力,把娃哈哈从一家小学校办企业经营部发展成为持续多年的全国饮料龙头。
据了解,在经营模式上,宗庆后带领娃哈哈在快消品行业首创了联销体保证金利息奖励制度,终结了阻碍实体行业快速发展的三角债难题,相关管理制度登上了哈佛商学院营销案例。
在企业文化上,宗庆后是在践行“家文化”的过程中,实实在在为员工“小家”创造了幸福,为企业“大家”创造了价值,为“国家”创造了就业、税收,并通过授之以渔的造血式扶贫,带领西部贫困地区快速脱贫致富。
“宗庆后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位杭州网约车司机对中华网财经表示。
娃哈哈也是从宗庆后正面人设中获利。2024年,宗庆后去世时,他给社会留下了实体经济“末代匠人”,以及劳资关系“传统家长”的形象。当时,消费者表达对宗庆后敬意,很多广告语又被提及,包括“宗爱一生,庆幸有你;后人传承,年馥一年;莉国莉民”等等。娃哈哈的业绩也大幅增长,“成功拉齐了十年前的业绩规模”。
随着宗庆后在互联网的“人设”改变,消费者在舆论场中过度的情绪性审判虽然可以理解,但其家族内部事务,终将由法律程序作出公正裁断。
宗师傅方面称:“互联网是一根信息之藤,这些年结的‘瓜’不少,但这些网络信息在快消内圈看来,无非是旧人旧事新纷争罢了。去年的踩踏,今年的深挖,企业家的私人生活在行业内圈十多年前都不是什么新闻,只是在商业纷争的战场上,只有正面的商战逻辑,攻守双方并不去关注私人生活。在此,认真呼吁观点各方,让思考回归寻常逻辑,让言论回归基本理性。把家族的历史问题交给家族去妥善处理。”
风波终将平息,传奇仍将传递。宗庆后的故事提醒我们,当评价那些创造过真实社会价值的企业家时,与其陷于道德审判的泥沼,不如思考其事业带给社会的意义。一位企业家真正的生命价值,不仅仅存在于法庭文件中争议的数字,更深深烙印于他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和对千万人生活的真实影响之中。
另外,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不要过度在互联网上消费网友的热情,否则可能被反噬。
燕志华发表文章称,无论如何,宗庆后网络形象变得更为中性复杂,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件好事,它起码让人看到了人是复杂的综合体,从任何一个侧面考察并给出评定,都是片面的。这对于网民是个教训,更是个反思的好时机,将有利于推动理性社会的建设。
正如宗庆后曾经所言:“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