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奇葩!只因农民工因与被告同名,账户被法院冻结600万,详情曝出

访客 2025-07-17 16:05:14 65082
奇葩!只因农民工因与被告同名,账户被法院冻结600万,详情曝出摘要: 53岁的王喜民,最近总是揣着一沓现金出门,买包烟都得翻半天裤兜。不是他跟不上时代,是手机里的钱根本动不了——银行卡可用余...

53岁的王喜民,最近总是揣着一沓现金出门,买包烟都得翻半天裤兜。不是他跟不上时代,是手机里的钱根本动不了——银行卡可用余额显示-5988085.63元,微信零钱里的3900多块被冻结得死死的,连群里抢几分钱红包,眨眼就被标上了"司法冻结"。

奇葩!只因农民工因与被告同名,账户被法院冻结600万,详情曝出

据7月16日的报道称,这事儿需要从去年8月说起。有一天,王喜民坐火车从青岛回沈阳,晚上饿了想点份20块的盒饭,但手机支付却死活不成功。由于他常年在外打工,早习惯了用手机付钱,身上一分现金没有,因此,他很着急。而当列车员看他急得满头大汗时,便说"算我请你的",但他梗着脖子不乐意,在来回串了几节车厢后,总算是碰上了一个熟人,于是,借到20块的盒饭钱。

王喜民到沈阳一查才知道,不光自己的微信,连自己的银行卡也被法院冻结了。"我以为犯啥事了,派出所跑了三趟,民警查半天说我啥错没有。"后来,王喜民联系了腾讯客服,腾讯客服发来一条信息,说是新疆哈密的法院冻结了他的钱,还给了个文书编号。当时,王喜民拿着手机就犯了愣,他这一辈子最远就去过北京,新疆在哪儿都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和微信支付怎么会被新疆的法院冻结了呢?

而更让王喜民懵圈的是银行截图:自己卡里原本有1万多块钱,可用余额居然变成了负的598万多。"这数字我八辈子也挣不来啊。"王喜民说道。

从那天起,他就没法打工了——工资一进卡就被划走,政府发的农民工补贴也留不住。现在出门买瓶水都得摸现金,裤兜里常年揣着皱巴巴的零钱。

奇葩!只因农民工因与被告同名,账户被法院冻结600万,详情曝出

后来,律师张理智听说了这事儿,免费帮他查询。律师一查才发现,这是一场乌龙:新疆有个姓陈的原告,告了个叫王喜民的人,说对方欠了钱。可原告把被告的信息写错了,年龄、户籍地全安到了德惠的王喜民头上。新疆哈密的法院也没核实清楚,便公告送达开了庭,判"王喜民"还600万,并顺手冻结了他的账户。

凑巧的是,吉林还真有两个王喜民。真正该成被告的,是通化辉南县的王喜民,人家压根没收到开庭通知,直到手机弹来电子版判决书才知道"被欠钱"。

“我看了判决书上写的我的信息,年龄和户籍地都对不上,我是1966年出生的,快60岁了。”辉南县的王喜民称,在收到一审判决后,他也提出了上诉。

7月15号二审开庭,德惠的王喜民在线上参加。法官让原告陈先生对着屏幕认人,陈先生瞅了半天摇头:"不是他,我告的不是这人。"第三人也说不认识。法官们商量了10分钟,当庭说一审搞错了人,二审不审实体问题了。律师赶紧问能不能解封“王喜民”的账户,法官说"庭后处理"。

这事儿传开,网友们议论不少。有人说:"名字能重,身份证号、年龄总不能吧?法院的核实工作也太糙了。"也有人纳闷:"原告给错信息,法院就不核对吗?让老百姓跑断腿自证清白,这不合理。"还有人替王喜民着急:"冻结了快一年,耽误挣钱不说,精神头都熬没了,赶紧解封啊。"

奇葩!只因农民工因与被告同名,账户被法院冻结600万,详情曝出

其实想想,这事儿里最让人揪心的,是普通人面对这种乌龙的无力。王喜民小学文化,不会查判决书,看不懂法律术语,只能一遍遍打电话碰壁。真正的被告也稀里糊涂,差点被错判。说到底,不管案子多忙,身份核实这关不能省——一个数字错了,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被打乱。

希望法院能快点处理,让王喜民早点解开账户,重新拿起工具去打工。也盼着以后少点这种"同名背锅"的事,毕竟对咱老百姓来说,安稳过日子比啥都重要。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