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水泥巨头非洲之旅,展现惊人钞能力引领市场新风潮

访客 2025-11-06 16:01:16 81515 抢沙发
中国水泥巨头在非洲地区展现出了强大的“钞能力”,通过投资和合作,不仅扩大了自身业务范围,还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该水泥巨头的实力和影响力,也反映了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继续发展,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共赢局面。

从价格战到出海战

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水泥是真的支棱起来了。

2025 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20%,华新水泥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50%,福建水泥亏损大幅收窄,上峰水泥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40%,港股上市的西部水泥,上半年利润增长超 90%。

水泥企业还有个共性,即利润表现明显好于收入表现。这倒不是因为反内卷政策立刻拉高了水泥价格,改善利润空间,而是在于水泥企业在海外收获颇丰。

海螺水泥、华新水泥、西部水泥的海外业务毛利率和其他业务比起来,能高出十几甚至二十几个百分点。

中国不光是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基建狂魔,不光卖商品,还卖水泥等建材。在国内越来越白菜价的水泥,出海市场怎么样?哪些市场是还有低垂的果实、哪些市场趋近饱和?出海的挑战又是什么?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01国内卷不动了:需求萎缩、价格深度调整

在过去十几年里,水泥行业曾是房地产与基建浪潮中最踏实的受益者,实实在在享受了一段高光岁月——在最鼎盛时期,中国三年水泥消耗量比美国整个 20 世纪还多。

2004 年— 2012 年是水泥行业的高速发展期,2013-2021 年,水泥行业虽然增速放缓,但规模量处于高位,消费量大体在 23-24 亿吨 / 年上下。2021 年之后,水泥行业产销量开始下滑,2024 年全年产量为 18.25 亿吨,比高峰时期少了近四分之一。

更令人揪心的是盈利能力的急剧下滑。据《证券时报》报道,2024 年全行业利润仅为 266 亿元,与 2019 年的历史高点 1867 亿元相比,跌幅高达约 85%。行业分化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尚能维持,但众多中小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不足 50%,亏损面超过 55%。

进入 2025 年," 内卷 " 成为水泥市场的真实写照。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仅 12.59 亿吨,同比再降 5.2%,创 2010 年以来同期新低。

需求端的疲软是根本原因。房地产投资大幅收缩,1-9 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 18.9%,规模仅为 2019 年同期的 27%;就连一向稳健的基建投资也明显失速,同比增速仅为 1%,较去年同期放缓 3 个百分点。

面对行业的深度困境,政策端开始出手 " 反内卷 "。2025 年 7 月,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指导意见,核心直指 " 推动熟料生产线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 ",意在从供给侧强行破局过剩产能。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为例,截至 9 月底,海螺水泥已退出 16 条生产线,其淘汰产能占全行业总量的 22% 以上。

供给侧淘汰水泥过剩产能以实现再平衡,在 10 年前已经发生过一次。

2015 年,水泥需求出现 24 年来首次大幅负增长。

作为传统行业,水泥的产品制造非常稳定,500 年前的水泥和现在没有太大差距。水泥产品单一简单、同质化程度高,因此成本低几乎是唯一竞争优势。

于是,行业上演了多起合并、重组事件,供给侧行业格局从竞争走向竞合,需求侧棚改拉动需求,水泥价格以及水泥企业的利润都开始回暖。

水泥企业又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 反内卷 " 虽能一定程度上稳定价格,但需求侧的压力更为严峻,保住收入比保住利润更加艰难。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 P.O42.5 散装水泥价格从年初最高的 353.59 元 / 吨,一度跌至 267.11 元 / 吨。即便 9 月后有所企稳,反弹也依然微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新市场,不再是锦上添花的布局,而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战略。

02出海,去哪儿?

在水泥行业结束高速增长之前,已经有水泥企业把眼光放到了海外。比如海螺水泥 2011 年就与印尼工业部、安徽省国资委在雅加达共同签署了南加海螺项目合作备忘录,华新水泥出海也始于 2011 年。

近几年,水泥企业进一步加快了出海的脚步。据水泥网统计,2021 年,国内水泥企业海外投资产能在 4503 万吨,2024 年已经提升至 8758.3 万吨,规模扩大接近一倍。

海外那么大,水泥企业去哪儿淘金?

经济、基建相对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水泥企业出海的蓝海,也是利润高地。

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均水泥需求量为 130 公斤,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再加上该地区人口增速快、城镇化水平低下,水泥消费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以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为例,地产及基建投资是水泥需求的强劲推动力,住房缺口达 2800 万套,同时政府也在推动大规模基建投资。

更重要的是,非洲市场水泥价格普遍维持在 110-140 美元 / 吨的高位,最低的也有 60 多美元。

目前,在这里,水泥巨头还是赚钱比较容易的—— Dangote(丹格特)的 EBITDA Margin(即息税折旧摊销前的利润率)达到了 40%。

再加上,一些巨头战线收缩,退出非洲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友好。

海外业务主要布局在南非地区的西部水泥,据国泰海通证券预测,其 2025 年在非洲国家水泥业务吨毛利至少为 200 元,而国内售价才 260 元。

不过,有时候,出海最怕的可能不是遇到当地巨头,而是遇到 " 老乡 "。重仓非洲的水泥企业还有华新水泥,目前来看两家企业的直接竞争还很少,大家都有得赚。

东南亚,经常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一站,也是国内水泥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产能区域,短期已出现供给过剩苗头。

(海螺水泥海外产线)

东南亚地区的水泥工业已较为成熟,已经步入中速增长阶段,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水泥企业在东南亚的主要产能投建地,当地也有一大批本土企业。

从中长期来看,东南亚地区人均 GDP 和人均水泥产量都还有增长空间,水泥也有一定的需求支撑,但短期压力也不容忽视。比如,2024 年越南全国水泥供给约 1.22 亿吨,而国内消费需求仅 6000 万吨左右;印尼同样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进而影响了价格。

中亚水泥需求增长较快,成为近几年水泥产能热门聚集地,但产能提速也很快," 扎堆 " 现象出现。

我国水泥企业在中亚五国中的四国有产能布局,尤其在乌兹别克斯坦新投产能和在建产能较多。根据中金从相关公告中统计,2024 年,中国水泥企业在中亚地区产能占到了 20%。中金根据统计还指出,后续的新建项目数量边际减少,节奏放缓,供给格局趋于稳定。

03水泥出海暗礁:四成成功率的背后

一些企业已经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华新水泥海外收入占比达到 27.6%,海外毛利占比 35.3%,海外毛利率比境内高出 12 个百分点;海螺水泥海外收入占比 6%,海外毛利占比 10.7%,海外毛利率高达 45%;西部水泥更是有 58.3% 的毛利来自于海外地区。

看起来,出海就是遍地黄金,但也不都是成功案例。有数据显示,2014 —— 2024 年,我国水泥行业境外投资额年均增长 8.7%,但运营成功率不足四成。

首先是,全球各国对环保要求趋严。

欧洲巨头退出非洲市场,原因就包括对绿色、环保的考虑。如果持续在运营高排放的水泥资产,可能影响其整体 ESG 评级。

由于 ESG 要求和当地土地使用冲突,印尼地区的石灰石和粘土采石的环境许可证审批越来越慢,影响了企业扩张进度。

中国水泥企业在主动推动绿色工厂,配套余热回收 / 发电系统和碳捕捉设施、升级脱碳技术等,但各国环保标准不同,增加了运营成本与合规风险。

非洲看起来是低垂的果实,不过供应链脆弱也导致采摘成本高企。

前面提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基建落后,那么就会导致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生产成本较高——水泥生产的资源获取难度高、运输成本高,比如石灰石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集中在南非,再加上一些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效率低下,整体的生产成本也明显高于国内。

出海的水泥企业还要考虑汇率问题,许多非洲国家本国汇率极其不稳定,即使在当地赚到了钱,也很难换成硬通货汇出,或者汇出时价值大幅缩水。丹格特就曾因奈拉(尼日利亚货币)贬值,导致每吨水泥的 EBITDA 减少了一半。

海外扩张,还有多方面的摩擦成本。

今年 7 月,上峰水泥最终以 " 割肉 " 方式退出了其在吉尔吉斯斯坦布局十年之久的水泥项目。这个被定位为吉国 " 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能耗最低、最环保 " 的水泥生产线,推进并不顺利,项目先后遭遇吉国政府部门更迭、审批流程复杂反复、中吉建筑设计标准差异等多重阻力,最终因股东间激烈的资格争议与资产权益纠纷彻底压垮了推进的可能。

和这一案例不同,华新水泥的海外产能布局以并购居多。最近的并购大事是,10 亿美元收购瑞士霍尔希 姆 ,旗下 Lafarge Africa(" 拉法基非洲 ")83.81% 股权完成交割,拉法基非洲是霍尔希 姆 在尼日利亚的资产。

在 Youtube 相关视频下,不少网友对丹格特一家独大表示不满,欢迎中国水泥企业进入尼日利亚市场,以压低水泥价格,促进经济发展,也有网友担心就业、对中国水泥生产投资过度依赖影响本地产业稳定与发展的问题。

换句话说,水泥厂作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可能会成为政治势力、工会、环保团体多方博弈的焦点。出海的水泥企业要应对政策与法律风险,也要平衡多方诉求,这无疑也是一大考验。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731.html发布于 2025-11-06 16:01: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151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