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老龄化趋势,20个省份深度解析,东北地区成老之焦点
中国20个省份面临中度老龄化问题,其中东北地区最为严重,成为全国最“老”的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面临着养老、医疗、就业等多方面的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关爱,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中国老年人口的规模与比重持续增长。
中国老年人口的规模与比重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近期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 2025》,公布了 2024 年全国 31 个省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其占比情况。数据显示,有 19 个省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中度老龄化是指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 20%,或者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 14%。
《中国统计年鉴 2025》未公布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情况,但通过梳理各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有 20 个省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了 20%,这些省份与前述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14% 的 19 个省份基本重合——仅甘肃稍有不同,该省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493.07 万人,占总人口的 20.06%;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335.05 万人,占比 13.63%。
《中国统计年鉴 2025》显示,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是辽宁,当地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 900 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 21.9% ——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最轻的是西藏,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24 万,占当地总人口的 6.29%。
整体来看,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 2024 年末,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3.1 亿,占总人口的 22.0%;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2 亿,占总人口的 15.6% ——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均达到历史新高。
此外,《中国统计年鉴 2025》披露,2024 年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同样达到历史最高,为 22.8%,这意味着,大约每 4.35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养 1 名老年人。
20 个省份中度老龄化,东北地区最 " 老 "
《中国统计年鉴 2025》显示,辽宁、上海、吉林、黑龙江、重庆、江苏、天津、四川、山东、湖南、北京、河北、湖北、内蒙古、山西、浙江、陕西、安徽、河南 19 个省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14%,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分别是 21.90%、20.25%、19.41%、19.41%、18.86%、18.77%、18.56%、18.44%、17.73%、16.68%、16.47%、16.45%、16.12%、16.03%、15.78%、15.71%、15.68%、15.68%、15.03%。
2024 年全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各省份占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25》。
说明:本表为 2024 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 1.028 ‰
东北三省是老年化程度颇高的地区,其中辽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 21.90%,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吉林和黑龙江的占比均为 19.41%,位列中度老龄化省份的第 3 位和第 4 位。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排名前十的省份中,除了东北三省,也包括上海、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钢表示,东北的老龄化主要是由于年轻人口的省际迁出造成。上海、江苏最近两年的人口迁入有明显下降,造成老龄化程度上升。
《中国统计年鉴 2025》显示,2024 年老年人口抚养比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辽宁(32.09%)、上海(28.83%)、重庆(27.88%)、江苏(27.52%)、吉林(27.47%)、四川(27.29%)、山东(27.08%)、黑龙江(26.88%)、天津(26.79%)、湖北(25.28%)。
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老龄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中国统计年鉴 2025》披露,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小的五个省份是西藏(6.29%)、新疆(8.86%)、广东(10.18%)、青海(10.57%)、宁夏(10.64%)。
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江西、甘肃三地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已超过 13%,已非常接近中度老龄化阶段,分别是:13.97%、13.88%、13.63%。
通过梳理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2024 年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20% 的有 20 个省份,排名前十的是上海(37.6%)、辽宁(31.2%)、吉林(28.28%)、浙江(27.36%)、黑龙江(27.3%)、天津(25.88%)、江苏(25.5%)、重庆(25.11%)、山东(24.62%)、内蒙古(23.9%)。
2024 年各地 60 岁及以上人口人数与占比
数据来源: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其中黑龙江为 2023 年统计数据、西藏为 " 七人普 " 数据
出生率越低、老龄化越深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过去的 30 多年间持续加深。《中国统计年鉴 2025》统计了 1982 年、1987 年,以及 1990 年至 2024 年共计 37 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占比,数据显示,全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从 1982 年的 4991 万人上升至 2024 年的 2.2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4.9% 上升至 15.6%,老年抚养比则从 1982 年的 8.0% 上升至 2024 年的 22.8%。
数据显示,过去 37 年间,中国的老龄人口除了少数年份出现起伏,整体上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截至 2024 年年底,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均为山东,分别是 2482 万人、1840 万人。作为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山东正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各项为老服务更加可感可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在老龄化增长普遍较快的背景下,江苏的老年人口备受关注。数据显示,江苏 2024 年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2175 万人,占总人口的 25.5%;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 1500 万人,占总人口的 18.7%。
2025 年 10 月 20 日,江苏省民政厅、省老龄办等联合发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 年)》,总结了江苏人口老龄化的新特征:结构上,低龄活力老人成老年人口增长主力,60 岁 -64 岁老年人口达 581 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增量的 75.6%;全省百岁老人达 8811 人,南通、徐州两地百岁老人均超千人。此前的《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 年)》则披露,江苏 13 个设区市已全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南通、泰州、盐城、扬州 4 个设区市更是已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江苏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江苏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并行的趋势性特征,但人口红利仍在延续,挑战与机遇并存。"
公开数据显示,江苏的出生率相对偏低,2024 年仅为 5 ‰,是全国出生率较低的省份之一,从全国来看,这一年江苏的出生率仅高于上海、天津和东北三省。
《中国统计年鉴 2025》显示,2024 年全国出生人口为 954 万人,虽然比 2023 年小幅回升 52 万,但仍处于历史极低区间。2024 年,有多达 17 个省份的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7 ‰)。
杨成钢表示,出生率和老龄化之间的关系密切,出生人口下降,低龄人口占比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占比上升。
对比《中国统计年鉴 2025》的相关数据可知,出生率高的地方,往往老龄化程度低。比如西藏,2024 年出生率为 13.87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有余,西藏为所有省份中出生率最高的地方,与此同时,西藏也是同年老龄化程度最低的省份。
作为 " 第一生育大省 ",广东 2024 年的出生人口为 113.3 万人,是全国 31 个省份唯一破百万的省份,连续 7 年成为出生率最高的省份。相应的,广东的老龄化程度相对不高,同年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以及老年抚养比均为全国第三低,仅高于新疆与西藏。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广东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省外流入人口总量非常大,流入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处于婚育年龄的比例较高。
外来年轻人口持续流入与婚育意愿高,是广东维持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重要因素。
未来,出生人口下降与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会成为一种常态吗?
杨成钢分析,中国的少子化趋势早就呈现出来。2024 年出生人口虽然比上年增加,但只是龙年效应的影响,之后应回归正常的下降通道。现在中国人口变动趋势已然进入负增长。负增长在人口统计上表现就是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也就是出生人口下降,老年人口占比上升。
究其原因,杨成钢表示,这涉及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从人口学来讲,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成本上升,人们生育意愿下降,特别是妇女生育意愿在下降,使得生育率下降,少子化趋势不断得到强化。
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在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升,老年人口存活期延长。"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更直接的人口统计学原因,是新中国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现在已经陆续进入到老年。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已经全部进入老年,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从 2023 年起陆续进入老年,这个趋势要持续 10 年以上。" 杨成钢说。
" 十五五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中国未来几年的老年人口具体会增长多快,达到多大规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等人口学家此前根据联合国中等生育率方案人口预测," 十五五 " 时期是中国由中度老龄化急速向重度老龄化过渡的关键窗口期,这极有可能是 21 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最快的五年。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在 2025 年 -2030 年期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将从 3.2 亿人增长至 3.9 亿人,年均净增加 1309 万人,年均增长率加速至 3.7%,老龄化率将从 22.8% 增至 27.7%,届时或将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与此同时,60 岁 -69 岁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从 1.7 亿人增至 2.1 亿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将维持在 57% 左右。
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机遇。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 年年会上表示,要看到中国人口老龄化蕴藏着的独特发展机遇,未来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 2035 年,银发经济占 GDP 比重将从 6% 上升到 9%。
由工信部发布的《2025 银发经济白皮书》预测,2025 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 15.8 万亿元。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升级的消费需求,共同推动养生、养老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发展银发经济,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
2024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对如何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标志着银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均出台多项政策扶持银发经济产业。在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养老消费、老龄健康、金融支持、银发旅游列车等领域配套政策;在地方层面,已有十多个省(区、市)结合实际发布了银发经济专项政策。
在扶持政策频出的背景下,银发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2025 年 8 月,由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的《2024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称,银发经济市场力量蓬勃发展。2024 年从事老年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企业注册 7.76 万家,优质企业品牌不断涌现,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不断提升。《2024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称,要积极引导银发消费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营造安心放心适老消费环境。
2025 年 10 月 28 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建议》)为银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十五五建议》提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754.html发布于 2025-11-07 16:01:2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