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Air,苹果折叠屏的先行者,引领科技潮流!
iPhone Air为苹果折叠屏打前战,作为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其作为折叠屏手机的预演,为未来的折叠屏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准备,虽然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功能尚未公布,但可以预见的是,iPhone Air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苹果在折叠屏领域的探索和发展。
对于时隔6年终于迎来设计大改的 iPhone 系列来说,9月10日凌晨的这场苹果秋季发布会结束得太过于匆忙了。整场发布会最终只持续了大约一小时零十分钟,即便放在过去几年的苹果发布会里,也是时长最短的一场。
部分原因或许和这场发布会中的新品数量不多有关。去年作为发布会核心的 Apple 智能,今年只是零星提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不用说仍然遥遥无期的国内落地了。两年前发布的 Vision Pro 也未能如期迎来换代,外界此前预测 Vision Pro 二代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发布。
真正的主角回归到 iPhone 本身。无论是经过重新设计的 iPhone 17 Pro,还是终于用上高刷屏幕的 iPhone 17,抑或主打极致轻薄的全新产品 iPhone Air,都为苹果赚足了眼球。以至于发布会结束之后,社交媒体上久违地传出了对苹果新品的一片赞扬之声,数码博主们高呼苹果“牙膏挤爆了”。
iPhone 17 Pro
从 iPhone 17 开始,苹果将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品周期。主打轻薄的 iPhone Air 注定不会是一款走量机型,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为明年的折叠屏手机进行技术验证。后年是 iPhone 推出 20 周年,彭博社称苹果还计划推出玻璃材质的 20 周年纪念版 iPhone。Vision Pro 的廉价版本也在筹划之中,或在二代更新后发布。
至于仍处在半成品状态的 Apple 智能,暂且忘掉它吧。苹果在 AI 领域已然落后,与其陷入与同行们惨烈的 AI 烧钱大战相比,押注硬件或许是一个更为实际的选择。只要 iPhone 仍然能维持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苹果也就有了与外部谈判的筹码。凭借庞大的硬件基础,总会有现成的 AI 厂商找上门来合作。
就像苹果每年从谷歌手中轻松赚走的 200 亿美元一样——这笔钱仅仅只是谷歌用来保住在 Safari 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地位。即便到了 AI 时代,苹果与谷歌的合作也在延续。最新的消息显示,谷歌正在为苹果打造新版 Siri 提供模型支持。
这固然和市场期望的不太一致。今晨美股收盘,苹果股价跌去 1.48%,盘中跌幅最大的时间段正好处在新 iPhone 发布时。美股七巨头中,苹果今年的股价表现仅好于特斯拉。
iPhone Air与折叠屏
“这是一款各方面都经过重塑的……也是迄今为止最轻、最薄的……每个组件都经过缜密设计……有史以来最薄的……大大薄于以往……充分利用每一毫米的空间……”——摘自苹果官网。
这段话不是用来形容 iPhone Air 的,而是苹果 10 年前对于一款同样主打极致纤薄的“全新 MacBook”的介绍。
2015 年,苹果对外发布了 Mac 系列有史以来设计最激进的 12 英寸MacBook。这台 MacBook 的重量只有 0.92 千克,厚度仅有 13.1 毫米,即便放在当下,它也仍然是最轻薄的 MacBook 产品。
The New MacBook
为了达成极致的纤薄,苹果在这台 MacBook 上做了许多激进的尝试。它是首台仅使用 USB-C 接口作为供电与数据传输、首台采用无风扇设计同时也是首台采用蝶式键盘的 Mac。
但这款拥有极致纤薄机身的 MacBook,发售后的销量却一言难尽。机身发热严重,芯片性能孱弱,续航严重不足。仅仅两年之后,全新 MacBook 就宣告停产,时至今日也没有重启。
12 英寸 MacBook 上的许多技术都在后续的 Mac 产品线上得到应用,比如使用统一的 USB-C 接口、无风扇设计以及蝶式键盘等等(部分设计在 M 芯片时代又再度放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台 MacBook 更像是苹果探索技术验证的产物,它的目的是将苹果未来几年的硬件思路先行落地验证,为下一代的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刚刚发布的 iPhone Air 承担的使命与 10 年前的 MacBook 类似,都是在为下一代的硬件落地进行技术验证。
仅仅从命名上就能看出它的不同。昨夜至今,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中将这台全新机型错误地称之为“iPhone 17 Air”,但它其实并不属于 iPhone 17 产品线,苹果对这款机器的命名只有简单的“iPhone Air”,独立于常规产品之外。
iPhone Air
iPhone Air 或许会在早期收获更高的关注度,但它很难是一款真正大卖的机型,即便它拥有着最具辨识度的外观与超前的设计。和 10 年前的 MacBook 一样,由于追求极致的轻薄,它不得不在许多方面妥协。
它的视频播放时长只有 27 小时,是三款 iPhone 中最低的。即便苹果宣称 iPhone Air 也能满足全天使用,但他们仍然不得不专门为 iPhone Air 推出一款后置磁吸电池,售价 799 元。它只有一颗后置镜头,比它便宜 2000 元的 iPhone 17 有两颗,只贵 1000 元的 iPhone 17 Pro 有三颗。由于机身过薄,iPhone Air 的充电接口也无法居中摆放。它完全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设计,目前国内仅支持联通用户开通 eSIM 功能。
对于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iPhone Air 几乎毫无性价比可言。就连长期关注苹果的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也发文指出,虽然 iPhone Air 是苹果多年来的首款重大改款机型,但它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智能手机市场早已放弃了对极致轻薄的追求,旗舰机型大多都在谋求更高的性能、续航以及影像能力。市场上唯一对于轻薄仍有执念的赛道,也只有折叠屏了。iPhone Air 仅有 5.6 毫米的厚度在一众直板机型中非常亮眼,但多数折叠屏手机展开厚度往往低于 5 毫米。
考虑到苹果明年就将推出折叠屏 iPhone,今年的 iPhone Air 更有可能是为折叠屏提供技术验证。iPhone Air 的机身内部经过了重新设计,主板、芯片、摄像头都被集中在机身顶部的小块区域内,更多的机身空间都留给了电池。这也是当前的多数折叠屏手机的设计思路类似。
iPhone Air
iPhone Air 上的许多技术都是首发搭载。它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多苹果自研芯片的 iPhone 手机,除了与旗舰同款的 A19 Pro 之外,还包括苹果自研的全新网络无线芯片 N1 以及新版蜂窝调制解调器 C1X。此前苹果多采用高通方案。这些技术未来或将都应用于苹果正代机型。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对外透露,折叠屏 iPhone 也将采用与 iPhone Air 相同的高密度电芯。他对外称,苹果将折叠屏 iPhone 定位于最高阶的 iPhone 机型,初代预计售价在 2000-2500 美元以上。由于苹果品牌价值较高,只要品质够好,初代折叠 iPhone 即便售价高昂,预期带动的换机需求仍非常强劲。
iPhone 17 发布前不久,郭明錤再度对外爆料,苹果为了确保能在 2026 年下半年量产折叠屏 iPhone,已经放弃自研方案,转而采用三星显示器(SDC)的无折痕屏幕方案。
苹果是目前唯一一家尚未推出折叠屏手机的主流智能手机品牌。多数安卓品牌已经将折叠屏手机视作冲击高端的超旗舰机型,华为更是推出了起售价高达 2 万元的三折叠手机。
仍需等待的 Apple 智能
去年在苹果发布会上占据绝对篇幅的 Apple 智能,今年变得悄无声息。整场发布会中,除了苹果在介绍芯片性能时简要提及 Apple 智能之外,整场发布会几乎再无 Apple 智能的身影。
一年过去了,Apple 智能仍处在半成品状态,整个 iOS 18 阶段的更新都乏善可陈,仅仅只停留在翻译、信息识别、文字扩写等基础功能。去年库克在 iPhone 16 发布会上喊出的那句“专为 Apple 智能打造”的口号,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句空谈。
尤其是与前不久刚刚发布 Pixel 10 系列的谷歌相比,Apple 智能更显落后。谷歌在 Pixel 10 发布会上展示了一系列 AI 领域的创新,它们看起来都要比 Apple 智能更具 AI 色彩。
比如一个名为“Camera Coach”的 AI 拍照功能,可以在你拍照智能推荐拍摄最佳构图和光线角度。又或者名为“Magic Cue”的 AI 功能,能够主动根据实时情境,智能推送相关信息和快捷操作。比如当朋友询问你航班落地时间时,Magic Cue 会直接调用个人日程给出建议。
谷歌甚至拍摄了一条专门嘲讽 iPhone 的 Pixel 广告,“如果你因为即将推出的某个功能而购买新手机,但它已经‘即将到来’整整一年了。你可以改变你对‘即将到来’的定义,或者你也可以,换个手机。”
谷歌 Pixel 10 广告
苹果不是没有意识到他们在 AI 方面的落后。最新的消息显示苹果内部正在筹划构建新版 Siri,试图将 Siri 改造成真正符合 AI 搜索的智能助手。彭博社报道称,苹果内部多个团队都在参与新版 Siri 的改造,包括原有 Siri 部门、人工智能部门以及苹果服务部门。苹果计划最快将于明年 3 月推出更新。
新版 Siri 将完全由 AI 驱动,但苹果缺乏自研技术支撑。苹果最早试图收购 AI 创业公司 Perplexity 或 Mistral,但最终未能成行。
7 月,苹果的基础模型团队员工大面积流失,团队负责人庞若明(Ruoming Pang)被 Meta 以超 2 亿美元的总薪酬挖走。部分员工也跳槽至 OpenAI 或 Anthropic 等 AI 大厂。
苹果的最新计划是与谷歌合作,谷歌将为苹果提供底座模型支持。即便当前谷歌与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存在竞争,但二者已经合作多年。为了使谷歌成为 Safari 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谷歌每年要向苹果支付 200 亿美元的费用。
在中国市场,苹果选择与阿里巴巴及百度合作。此前市场消息称,阿里巴巴将为苹果提供端侧模型支持,百度则为 Siri 及视觉智能功能提供支持,承担类似于 OpenAI 和谷歌的角色。鉴于美区 Apple 智能的落地速度,国区 Apple 智能的到来或许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
Apple 智能仍未在国内落地
在市场上寻找可靠的替代方案是苹果过去多年来的惯常做法。在他们自身能力不足时,他们往往倾向于与外部合作,直到自研方案能够取代外部供应。比如前三代 iPhone 使用的都是外部芯片,直到 iPhone 4 苹果才开始使用自研的 A4 芯片。桌面端芯片的替换要更晚一些,直至 2020 年推出 M1 后才结束与英特尔的合作。
但 AI 时代不同于其他领域。AI 技术的迭代与竞争比互联网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更加迅速与激烈,其中不少公司或多或少也都与苹果存在竞争关系。尤其在 AI 试图重构一切的当下,整个市场都在迫切地寻找取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代硬件,留给苹果发展自身的时间或许并没有那么充足。
内忧外患之外,库克还要应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刁难。仅仅只是将售往美国的 iPhone 改在印度生产还不够,他最新的动作是将此前 4 年 5000 亿美元的在美投资计划提高至 6000 亿,以换取特朗普政府对苹果的关税豁免。
今年已经是库克执掌苹果的第 14 个年头。今年 8 月,他在位的时间已经正式超越乔布斯,是苹果历史上任期最长的 CEO。
留给库克调整的时间也不多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240.html发布于 2025-09-10 16:35:4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