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新经济浪潮下,年轻人如何重塑旧商业?
2025年,年轻人的新经济正在对旧商业进行改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正在改变传统商业模式,新经济以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为特点,为传统商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新型渠道,推动着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传统商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变革,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商业的变革方向,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与年轻人的期待背道而驰会有什么后果?始祖鸟和西贝用“一边倒”的翻车给出了答案。
以环保理念打造用户共识的户外品牌,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大规模燃放烟花;宣布“能现做不预制”的连锁餐饮,亮出保质期两年的西蓝花......
这些“滑铁卢”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忽略了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情绪作用力。如今消费市场的主导权,早已由品牌方转向用户端。闭门造车加广告炸街的老打法,对年轻人的心智影响力越来越小。
“别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成为这届年轻人选择产品,甚至是改造产品的底层逻辑。
尤其是2025年以来,市场上涌现出许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它们并非来自顶层设计,而是由年轻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情绪和创造力自下而上催生。当消费者不再为品牌权威与说教买单,这场由年轻人发起的、以情绪和共创为核心的新业态改革,开始冲刷并改造着传统商业的堤坝。
01情绪经济,成物流业意外春天
如果说商业世界有风口,那么情绪经济无疑是当下最强劲的气旋之一。以Z世代为首的年轻消费者愈发愿意为那些能触动情感、提供精神慰藉和身份认同的无形价值买单。
2025年团播的爆火、AI生成的ASMR视频播放量屡创新高,都证明了情绪经济的潜力。这种对情绪价值的狂热追求渗透到商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就连不少增量见顶的传统行业也因其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曾陷入增速停滞的物流业,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盲盒为代表的惊喜消费是情绪经济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是利用不确定性带来的多巴胺刺激,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和收藏欲。
上半年以来,泡泡玛特以Labubu、星星人为代表的现象级IP火爆全球,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盲盒销售额,更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次生市场。当IP的忠实粉丝们拆开盲盒,抽到重复的“雷款”或心仪的“隐藏款”时,交易的需求由此产生。
《2025闲鱼潮玩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二季度闲鱼平台订单量同比提升330.2%、交易额增长39.7%,大量年轻人选择通过平台进行潮玩交易,而数以千万计的、由个体发起的、小额高频的物流订单由此衍生。
这种由情绪驱动的C2C交易为陷入内卷的国内物流行业提供了宝贵的业务增量,它不同于传统电商B2C的大规模、单向度发货,而是呈现出散点式、网络化、双向奔赴的特征。敏锐的物流企业迅速捕捉到:由“情绪”产生的物流需求对时效和服务的体验要求更高。
于是,快递100、菜鸟裹裹等为代表的三方平台通过算法,让不同物流的报价、时效透明公开,用户寄件体验显著优化。各大物流公司也针对散件市场推出各类营销策略,用优惠的价格、更优化上门取件服务等,降低了跨省交换的成本,也实现了与年轻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如果说盲盒经济激活了国内物流的“毛细血管”,那么以创意出圈的手作经济则为跨境物流发掘了全新动力。这些产品不是标准的工业化产物,却因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故事与匠心,诞生出令全球消费者乐意买单的情绪价值。
靠售卖“丑拖鞋”火遍全美的刘世奇,便是这股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丑拖鞋”的诞生颠覆了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刘世奇利用AI工具分析海外社交媒体的流行趋势和用户评论,当发现“丑萌”“夸张”的风格备受追捧时,他便用AI设计出了这一系列造型奇特的拖鞋。
就这样,一双成本不高的拖鞋因有个性和趣味的情绪价值加持,在美国电商平台卖出了145美元的高价,毛利率高达92%。刘世奇创立的6人小公司也以此为基础实现了3000万的年销额。

而在湖北鄂州的跨境电商产业园,皮邻军则凭借刻刀和卡纸将动漫角色制作成了精美的纸模。他的个人爱好通过产业园对接至跨境电商平台与全球货运网络,最终,承载着热爱与专注的手工产品成功远销欧美、利润翻倍增长。
从刘世奇的AI拖鞋到皮邻军的动漫纸模,这些手作产品之所以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新名片,在情绪价值之外,也离不开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物流网络的支撑。有了这些风靡全球的手作产品,小批量、高频次的业务源源不断,为跨境物流的发展注入了强劲而独特的动力。
02你听劝,我就买单
“你一意孤行,我就掀桌子。你若听劝,我就买单。”这几乎是年轻消费者的真实写照,而率先领悟到这一点的市场参与者,已经尝到了甜头。前几年大热的“养成系主播”,就是让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艺人培训,尚未形成肌肉记忆的半素人开播,由市场自发涌现出的“种子用户”来主导主播的成长。
如果说情绪经济是理解消费者“想要什么”,那么听劝经济聚焦的则是品牌“该怎么做”。
它的出现标志着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根本性重塑:过去那种品牌方高高在上、单向输出的“我说你听”模式已然失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互动的“你说我调”的共创关系。
比如传统家电的研发,往往是工程师主导的闭门造车,消费者被动接受品牌的设计成果。但近年来,“以用户为中心”已成为家电行业的高频理念,海尔甚至直接化身“许愿池”,积极满足用户的每一个需求。
今年3月,网网友在海尔集团社交账号评论区喊话,希望海尔生产一台能分区清洗内衣、袜子或宝宝衣物的一体式洗衣机。海尔没有忽视这些声音,而是将其视为产品创新的金矿,立即对网友的需求进行回应,称“已让工程师连夜开发”。
一个月后,集成了三个滚筒、可同时进行分类洗涤的“懒人洗衣机”闪耀上市,打出了首发48分钟销售量破万、16小时销售额破亿元的成绩。

在竞争激烈的手机领域,“听劝”也早已成为品牌突围的必修课。
看到游戏玩家和重度用户长期抱怨的续航焦虑与性能短板,vivo旗下即将发布的iQOO 15选择搭载700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高通最新的骁龙处理器和2K三星屏,用硬核的配置对用户的核心诉求给出了直接回应。
苹果也开始放下身段、正视用户长达数年的诉求,最新的iPhone 17系列不仅将高刷新率屏幕下放到标准版机型,让屏幕更顺滑、更护眼、更省电,还升级了镜头功能、对备受诟病的散热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每一项改进都精准地打在了用户的核心痛点上
从海尔到苹果,这些行业巨头的“听劝”展现的是其顺应趋势、主动革新的决心,而在他们身后更广阔的商业生态中,无数中小企业则将“听劝”视作生存与发展的源动力。
绍兴的飞恋伞厂的老板“伞叔”在抖音上拥有超过200万粉丝,他将自己的评论区称为“许愿池里的王八——有求必应”。
网友说走夜路怕黑,他就研发出带反光条的“夜光伞”;网友抱怨传统雨伞收起时容易戳到肚子,他就设计出无需手动推回的“反捅肚”伞;网友反映夏天又晒又热,他就研究出遮阳又凉快的风扇伞。

在飞恋伞厂的商品橱中,几乎所有产品灵感都来源于抖音评论区,将用户需求直接转化为研发指令的模式,让伞叔卖的早已不是伞,而是一种“你的需求我来满足”的极致情绪价值和参与感。
这个原本亏损负债200万的破产伞厂,才得以顺利转型为年销产品突破100万件的网红企业。
数不胜数的案例证明了,“听劝”不仅能降低产品创新的试错成本,也能让品牌创造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爆品。更重要的是,它将消费者从被动的购买者转变为品牌“共创者”,由此建立起的品牌忠诚度和情感连接,远比短期促销、广告宣传更具穿透力和持久性。
无论是情绪经济的兴起、还是听劝模式的流行,其背后都贯穿着一条清晰无比的主线:用户主权时代的全面到来。
在这场由年轻人驱动的商业变革中,消费者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手握社交媒体这一扩音器,拥有定义潮流、创造需求、甚至决定品牌生死的巨大能量。而这轮商业变革的影响力,或许还将在汽车、美妆等更多传统行业内持续传导。
对于所有身处其中的品牌而言,这既是一场严峻的生存挑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生机遇:要么学会掌握情绪价值,成为用户的共情者与共创者;要么只能等着“听劝”的对手来取代。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789.html发布于 2025-09-27 17:24:0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