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补贴”“高奢品”?小心仓播里的套路

访客 2025-03-20 11:50:58 28111
“高补贴”“高奢品”?小心仓播里的套路摘要: ​直播间买手机补贴1000元,价值五位数的高奢手表只卖99元……一段时间以来,以仓库为背景进...

​直播间买手机补贴1000元,价值五位数的高奢手表只卖99元……一段时间以来,以仓库为背景进行的直播在电商平台较为流行,不少主播宣称所售商品有高补贴、是高奢品。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仓播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宣传,值得警惕。

“高补贴”“高奢品”?小心仓播里的套路

某仓播主播推销一款所谓的高奢手表时,展示世界名表等级排行榜单和签购单 新华社发

虚构高补贴

自封高奢品

仓播,指在仓库中进行的直播销售活动。一些主播身后堆满各式货箱、货柜,宣称直播地点为货源仓库,售卖商品为仓库直发,有价格优势。

记者近期关注百余个仓播账号,一些仓播账号有几十万粉丝,有的仓播账号能冲到所在时段平台带货总榜第一。

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仓播主播宣称有高补贴,实际上没有价格优势;宣称是高奢品,结果货不对板。

前不久,在一场带货总榜第一的仓播中,主播推销某品牌一款手机时,宣称这是新款,柜台卖得老贵了,直播间买每个补贴1000元,只卖1198元。

但部分消费者发现,这款手机早在2024年5月就已上市,当时官方售价1399元;目前正常市价1200元左右,并非主播所说的补贴1000元。

有网友发网购截图称,在某仓播直播间低价购买了化妆品、手表等商品,下单后到其他平台比价,发现并不便宜。

在一个仓播直播间,主播介绍一款瑞士品牌手表时,拿出一张世界名表等级排行榜单,称该品牌是高奢品牌。他还展示了一张签购单,称这款手表原价66800港元,直播间只要99元。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这款所谓的高奢手表售价多在百元左右,最低30多元。有名表行业从业者表示,并未听过该品牌,不认为其属于高奢品。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主播常放出所谓的明星网红商品,宣称为会员店、专柜同款商品,直播间仅以一到两折的价格售卖,送给你们试用。但是,记者在相关会员店、商场内并没有看到这些商品,店内工作人员也表示从未售卖过。

虚假宣传套路多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仓播的虚假宣传套路主要包括:

——堆叠空箱,打造货源场景。仓播进行时,主播穿行在堆满货箱、货柜的场地中;一些货架前,还有工作人员操作升降机,并不时接受主播调度——看看上面手机库存还有多少。

但据多名主播和运营负责人介绍,这些形似仓库的直播场所内只有少量货物样品,其余均为空箱,背景中的工作人员是演员。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仓播运营方不囤货,直播中弹出的销售链接来自不同的供货商。我们七个直播间,每天卖好几万单,没有一个产品是自己囤货、自己发货的。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会搞流量。一名仓播运营负责人说。

——模糊信息,掩饰折扣本质。记者注意到,在介绍一些知名品牌商品时,主播往往有意混淆型号、新旧等关键信息。比如,只说那款大几千的华为70手机,实际上架的是华为畅享70等中低端系列,而非高端系列;大谈飞天茅台加钱都买不到,实际上架的并非53度飞天茅台,而是43度飞天茅台。

此外,有的主播会在商品证书、价签上做文章。大品牌利润低,小品牌的健康类、美妆类产品利润高,可以自己搞一些证书、价签,直播时快速晃一下。有主播在交流经验时说。

——混淆视听,营造抢手氛围。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仓播的后台运营人员通过发福袋引导评论、刷屏、禁言等方式控评。观众必须在公屏发送收到了,是正品!是老粉回购沐浴油要高端瑞士腕表等指定评论才可以参与福袋抽奖。

记者在观看相关仓播时,多次在公屏提醒不是新机是43度茅台等信息,轻则被管理员刷屏盖过,重则被禁言拉黑。有消费者表示:我刚被一个仓播直播间踢出,就因为问了一句‘你家的手机为啥比京东卖得还贵’。

规范新兴直播

保证产品质量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董世盼表示,一些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堆叠空箱、模糊信息、虚标价格等行为,误导消费者购买所谓高奢高折扣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记者调查发现,为应对平台监管,一些仓播运营方准备了不少小号。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一些主播相互提醒,近期监管会更严,不要拿大号撞枪口,先用小号挺过3月份。一年只要放开三个月,我们就能赚钱。一名仓播运营负责人说。

一些仓播主播、运营方表示,各网络平台对仓播常见违规行为基本都有对应的监管规定,但执行起来松紧不一。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仓播监管。平台要建立仓播监管长效机制,对仓播运营方的资质、商品来源、质量证明、销售话术等加强动态核验监管;监管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专项抽检,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保证网售产品质量。

董世盼等人提示,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时,应警惕虚假宣传与价格陷阱,不贪小便宜,理性消费;认真核查商品信息,保留订单记录、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依据,遇到问题依法维权。

来源 新华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