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可复美陷“EGF添加门” 巨子生物高增长迷雾重重

访客 2025-04-17 18:19:25 11663
可复美陷“EGF添加门” 巨子生物高增长迷雾重重摘要: 近日,国货美妆头部品牌可复美深陷“EGF添加门”舆论漩涡,引发消费者、品牌方与监管部门三方激辩,真相至今扑朔迷离。作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02367...

可复美陷“EGF添加门” 巨子生物高增长迷雾重重

近日,国货美妆头部品牌可复美深陷“EGF添加门”舆论漩涡,引发消费者、品牌方与监管部门三方激辩,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作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02367.HK)的核心品牌,可复美以“类人胶原蛋白”技术为卖点,主打修复与安全功效,2024年销售收入达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公司总营收的82%,堪称巨子生物的“命脉”。

然而,此次事件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直击品牌“安全、专业”的核心价值,股价应声暴跌,消费者信任危机一触即发。

成分争议:消费者与品牌方各执一词

近日,“可复美面膜检出表皮生长因子成分”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将可复美推上风口浪尖。

事件源于陕西西安消费者秦女士使用“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敷料(G型)”后出现脸部肿胀、发硬,自费送检发现产品含未备案成分“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吐温-80”,其中EGF含量超567pg/ml。第三方检测机构对11款产品检测结果显示,9款检出EGF,含量从480.1pg/ml至0.2419pg/ml不等。知名“打假人”王海团队检测结果同样呈阳性。

可复美陷“EGF添加门” 巨子生物高增长迷雾重重

面对投诉与检测结果,可复美于4月12日凌晨在官方微博发布《致广大可复美消费者的一封信》,明确表示旗下所有产品均未添加人表皮生长因子。公司委托两家专业检测机构,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对同批次产品进行独立检测,结果均未检出EGF成分。

可复美强调,EGF因分子量较大,在正常皮肤屏障条件下较难被吸收,且可能引发潜在安全性问题,因此被国家药监局列为化妆品禁用原料。公司表示,已启动全面自查程序,并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完成多轮检查,各项结果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24年11月5日向秦女士出具“不予立案告知书”,称经核查未发现可复美产品中添加EGF及吐温-80,决定不予立案。这一结果与消费者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结论形成鲜明对比。

这并非可复美首次因EGF问题陷入争议。早在2023年,陕西消费者郭女士使用可复美护肤品后出现面部皮肤僵硬肿胀,经第三方机构检测,产品中检出EGF。郭女士向陕西省药监局反映后,同样收到“不予立案告知书”。2025年3月,多名消费者反映过敏、肿胀问题,黑猫投诉平台仍有“过敏”“红肿”等投诉。

此次事件中,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成为争议焦点。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指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但其可靠性高度依赖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等因素。目前全球尚无适用于化妆品中EGF检测的商用ELISA试剂盒,ELISA法本身存在一定假阳性率,需通过质谱法、免疫印迹法等技术综合判断。

此外,尽管国家药监局早在2019年就明确EGF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但在监管端,仍未有明晰的检测标准出台。这导致消费者与品牌方提供的检测报告均易被质疑,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是否合理、标准,也缺乏权威答案。

一名资深化妆品研发人士表示,EGF本就是化妆品禁用原料,且价格不菲,大规模品牌被检出确实存疑,品牌方不会贸然违规。然而,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效果,冒险添加这一成分,导致消费者面临不可逆的皮肤损伤,行业亟需加强自律与监管。

隐忧浮现:营收依赖单一品牌研发投入比失衡

2024年巨子生物营收首次突破55亿元,成功进入国货美妆上市公司的“50亿俱乐部”。

根据巨子生物发布的财报,2024年,巨子生物营收达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净利润达20.62亿元,同比增长42.1%。该公司毛利率高达82.09%,净利率为37.22%。

然而,高增长表象下仍有隐忧,重营销轻研发、主品牌依赖与同质化竞争使得巨子生物高增长存疑。

可复美陷“EGF添加门” 巨子生物高增长迷雾重重

首先是主品牌可复美“一枝独秀”,2024年可复美营收达45.4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2%,较2019年的30.21%大幅攀升。第二品牌可丽金营收占比则从50.1%骤降至15.2%。单一品牌依赖风险加剧,一旦可复美因市场竞争或质量问题受挫,公司整体业绩将面临剧烈波动。

为破解单一困局,巨子生物推出8大品牌,但除可复美、可丽金外,其余品牌营收占比不足3%,未能形成有效增长曲线。此外,巨子生物95%以上的营收来自国内市场,海外扩张进展缓慢。同时,其功能性食品、医用敷料等业务占比极低,难以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重营销轻研发是医美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巨子生物也不例外,公司通过绑定头部主播、重金营销推动可复美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9-2022年,巨子生物在销售和经销方面的开支分别为9380万元、1.58亿元、3.46亿元和7.06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8%、13.3%、22.3%、29.87%,占总营收比重从9.8%攀升至29.86%。

财报显示,2023年,巨子生物的销售及经销开支高达11.65亿元,同比上涨64.8%,占营收比重更是高达33%。2024年全年巨子生物的销售及经销开支高达20.08亿元,相比上一年同比大涨72.5%。

和巨额营销费用相比,被外界称为“美妆界华为”的巨子生物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有些名不副实。数据显示,巨子生物2019年至2022年的研发开支仅占同期总营收的1.2%、1.1%、1.6%、1.9%。2023年,巨子生物的研发支出为7500万元,同比增长70.5%,但仅占总营收的2.1%。

2024年,巨子生物研发支出1.06亿元,同比增长42.1%,占收入比例仍只有1.9%。对比同行,爱美客(300896.SZ)等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均超5%,巨子生物的“轻研发”模式被质疑缺乏技术护城河。

此外,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玩家激增,锦波生物、创健医疗等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与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蚕食巨子生物的先发优势。尽管目前巨子生物拥有‌167项已授权及申请中的专利‌‌,但专利到期后技术壁垒迅速削弱,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消费者难以区分品牌差异。

业内认为,若无法降低品牌依赖、提升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巨子生物高增长神话或将面临终结。这场“EGF添加门”事件,不仅是对巨子生物产品质量的拷问,更是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深刻反思。在市场竞争与消费者信任的双重压力下,巨子生物能否突围,仍需时间检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