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搜第一:凤阳鼓楼塌了!该楼去年3月才进行维修,维修花费341万

我们刷手机,总能刷到让人揪心的消息。前有石谷解男孩失联多日毫无音信,这边又冒出个大新闻——凤阳鼓楼塌了!消息一出来,直接霸占热搜第一,点进去一看全是鼓楼瓦片噼里啪啦往下掉、烟尘四起的视频,隔着屏幕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据5月20日的媒体报道称,这座鼓楼可不是一般的建筑,它打明朝洪武八年就立在凤阳县老城区了,台基早就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说现在的楼宇是1995年重新修建的,但怎么说也是有些年头的“老家伙”了。谁能想到,19号傍晚6点半左右,好端端的鼓楼楼宇顶部东侧,瓦片成片成片地往下脱落,好在没伤着人,可这事儿看着实在太蹊跷。
官方紧跟着就发了通报,把鼓楼的“家底”都亮了出来。从2017年开始,鼓楼就时不时有点小毛病,瓦片脱落、檐板损毁。到2023年,问题严重了,这才启动维修项目。从招标到施工,再到监理,全走的正规流程,总共花费了341.206万,2024年3月竣工验收,甚至还被黄山市建筑协会直夸-------“得到业主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验收完还不到一年,鼓楼就出了这档子事儿。
要说网友们的眼睛那真是雪亮的,评论区里各种讨论炸开了锅。有人直接调侃起工程支出:“人工费:工人工资1.8万,打麻将88万,洗脚、洗头、按摩、唱歌55万……”这话乍一听像玩笑,可仔细琢磨,不就是在质疑钱的去向吗?还有人算起了“经济账”:“341万合同,返点200个,工程41个,利润100个。”虽说具体数字不一定准确,但大家对资金使用的怀疑明明白白写在字里行间。
更多人把关注点放在了工程质量和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上。“从招标到竣工验收都是合规合法合格的,还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但是现在楼塌了”,这样的评论点赞数哗哗往上涨。不少人拿自家房子举例:“家里八十年代用预制空心楼板建的楼房,到现在都完好无损,鼓楼质量咋还不如农村自建房?”还有人翻出以前的新闻,拿云南住建厅235名人员高级职称造假的事儿对比,怀疑凤阳这事儿是不是也藏着类似的“猫儿腻”。
“不修还不塌,一修就塌”,这句话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有人吐槽现在的工程:“古人建楼百年不损,现代重建的不到二十年就出问题,刚修完就塌,到底是技术倒退了,还是人心变了?”甚至有人编起了顺口溜:“凤阳到底有多怪,鼓楼维修塌得快,洪武气得爬起来,尔等脑袋在不在。”话糙理不糙,满满的都是对工程质量的不满。
看着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真让人感慨。老祖宗留下的文物,本应该被精心呵护,结果花了几百万维修,却换来这样的结果。这背后到底是施工技术不过关,还是存在偷工减料、贪污腐败?希望这次当地成立的调查组能彻彻底底查清楚,别让“一致好评”成了讽刺,别把文物维修变成某些人捞钱的手段。毕竟,鼓楼塌了还能再修,要是大家对文物保护、对工程质量的信任塌了,那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修复的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