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杨钿甜事件不是娱乐八卦,公众有知情权与监督权丨大象评论

评论员 邱延波
一副疑似230万元的Graff祖母绿耳环,戴在18岁新晋小花黄杨钿甜的耳朵上,折射的不止是火彩,还有火热的质疑。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娱乐圈八卦,而是公众对财富来源、公职人员廉洁性和社会公平的集体追问。从耳环的真伪到黄杨钿甜父亲的公职背景,再到家族企业的资金流向,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了“明星花边”,直指社会公共事务的核心。公众对真相的追问,不仅是合法的知情权,更是不可或缺的监督权。
一、耳环风波不是八卦,是公众对财富透明的合理追问
黄杨钿甜,2007年7月9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黄杨钿甜在古装传奇剧《楚乔传》中饰演小楚乔,由此进入演艺圈。
2025年5月10日,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晒出成人礼照片,佩戴疑似价值230万元的Graff耳环,引发网友热议。网友质疑2007年出生的黄杨钿甜作为年轻演员,不应该有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如果家庭资产没有一个亿,谁会花百万元买一对耳环?”
网友在黄杨钿甜早年发布的社媒照片中扒出,她的母亲曾佩戴价值约45万元的手镯和26万元的项链。还有人翻出黄杨钿甜2019年和一栋别墅的合影,称她家“在深圳坐拥一套价值上千万元的豪宅”。
如果她的父母只是普通人,她的炫富无可指责,顶多只是个人品味问题。就像王思聪,再怎么炫富,很少有人质疑他的财富。敏感的是,黄杨钿甜的父亲杨某曾是四川雅安的公职人员。网友难免会问:一个普通公职人员家庭,哪来的钱支撑天价奢侈品?
耳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折射的财富透明问题。公众不是在窥探明星隐私,而是在追问:一个公职人员家庭的财富积累,是否经得起推敲?
二、公职人员背景让事件升级为公共事务
黄杨钿甜的父亲杨某曾在网上公开回应称,他2011年3月正式入职雅安城市管理局执法支队工作。2015年放弃了公务员身份,调入雅安市投资促进局从事招商引资,对接服务等工作。
网友挖掘出杨某在担任公职期间,在2014年通过小舅子名义开设娱乐公司,2017年辞职后接任法人。2020年,杨伟注册益善堂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价耳环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之后,2025年5月17日,杨某连夜卸任法人。
网友还质疑杨某参与2013年雅安地震灾后重建,可能存在“发国难财”的行为。
杨某回应称,在雅安工作期间从未负责雅安灾后重建等工作。但在雅安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的政府信息公开信息里,有一个荥经县云峰山4A景区开发项目,是420芦山地震的灾后重建,投资7亿。项目联系人,杨某,市投资促进局,电话号码158xxxx2288。这个号码,与杨某名下的两个公司的电话号码一模一样。这个电话号码绑定的支付宝账号头像是黄杨钿甜和她的妈妈。被网友扒出后,他很快又注销了支付宝账号。网友还发现其辞职后参与的多个项目与原单位存在交集:其影视公司曾参与雅安文旅项目招标,而他在投资促进局的职责正是 “招商引资”。
杨某作为前公职人员,其职业履历和财富积累天然属于公众监督的范畴。2013年雅安地震的灾后重建资金涉及公共利益,任何相关人员的财务状况都应接受审查。即便杨某否认参与重建,其辞职后迅速转型商人、公司注册时间与女儿出道重合、疫情期间进入生物科技领域,这些“巧合”都指向可能的权力寻租。公众的质疑不是无端揣测,而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合理推测。
杨某连夜卸任法人的行为,更像是“避嫌”而非坦荡,这进一步强化了公众的监督需求。黄杨钿甜事件不是明星私事,而是涉及公职人员廉洁性的公共议题,公众的知情权不容忽视。
三、公众监督,需官方介入划定真相边界
从耳环到家族企业,公众的挖掘让隐秘信息浮出水面,官方随即介入。雅安市纪委监委已于5月16日回应,表示正在调查此事。
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合理合法的,但真相需要官方调查来划定边界。雅安市纪委监委的介入是必要一步,但调查结果必须公开透明,回应公众的期待。
黄杨钿甜事件不是娱乐八卦,而是一场关于财富、权力和公平的公共议题。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监督需要理性,真相需要官方披露。
希望公众的知情权能点亮真相,公众的监督权能守护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