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I正在成为零售业“标配”

访客 2025-05-21 11:14:03 1312
AI正在成为零售业“标配”摘要: 零售企业变革中,AI的推动作用已有所显现,行业正从中获得新的想象空间。长期以来,一个主流观点是,人工智能将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在此布局已久。...

AI正在成为零售业“标配”

零售企业变革中,AI的推动作用已有所显现,行业正从中获得新的想象空间。

长期以来,一个主流观点是,人工智能将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在此布局已久。今年,随着DeepSeek的问世,生成式AI向大众展现出了足以“颠覆”众多行业的潜力。麦肯锡的研究数据显示,生成式AI每年将带来2.6万亿到4.4万亿美元的潜在经济增量。

在此背景下,AI的开发应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特别是,目前大量传统零售企业发展受阻,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因而,借助新技术的应用,实现降本增效,挖掘新的增长空间,成为零售企业实现突破的重要契机。

“之前和零售企业交流,很多人对AI不是很感兴趣。但今年不讲AI,大家可能就不愿意跟你聊了。”某SAAS平台高管对《第三只眼看零售》说道。

不可否认,AI整体发展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传统零售企业对此的重视也多源于DeepSeek走红,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跟风。现阶段,零售企业在此投入的必要性显现,且在一些场景的运用上已经相对成熟。

“三年前,如果有人说能够根据门店以往数据精准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这是吹牛。但现在我们的算法,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王小毅在近期的超市大会上分享道。

目前包括盒马、天虹在内的众多零售企业均已在此有所布局投入,不少零售企业已经将其运用到了客服售后、商品开发、销售预测、招聘用人等环节。这些举措,在降本增效、提升决策准确性上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使用生鲜自动打折出清系统,物美的生鲜毛利提升超过了30%。”多点DMALL副总裁郝春强说道。

从必要性来看,AI的引入将改变零售行业多依靠经验决策的现状,推动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打破增长瓶颈。

首先,现阶段通过持续的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是零售企业的核心需求。这是行业变革时期,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保证长期经营的基础。

过去两年为了争夺消费者,整个行业陷入了无底线的价格战,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流通体系的健康运转。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零售企业无法通过运营环节的优化,降低经营成本。进一步来说,整个零售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驱动,带来的效率提升,并非单纯降价能够达成。

目前,AI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各个环节的效率,甚至取代部分现有岗位,契合当前零售企业向低成本运营调整的趋势。

举例来说,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用AI替代人工客服。据了解,盒马、物美、麦德龙等企业全部采用了AI客服。郝春强介绍,目前AI客服已经能够解决用户80%的文字相关问题,50%的电话问题。在用人上,智能排班系统的引入也能够帮助零售企业有效配置人员,提升人效。

此外,通过AI规划物流仓配路线,一家零售企业的物流运输次数能够减少15%。美宜佳则通过AI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根据客流,自动调节门店的灯光、温度。据了解,仅这一动作,一家40平米门店每年就能够节省13000元的电费。

在便利店赛道,通过视觉识别,便利店可以做到夜间无人值守,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在购物中心,虚拟试妆、虚拟试衣,能够根据消费者特征推荐匹配商品,进而提升销售效率和用户体验。

其次,零售企业销售受多重因素影响,多数决策需要依赖过往经验,因此经营中不确定性极高。AI则能够参与经营决策,通过精准的需求与供应链洞察,提升决策准确性,进而挖掘出新的增长机会。

“人工智能不是说用DeepSeek生成一段话,或者画一幅画。这中间最大的价值在于算法精准地帮我们分析销售数据的波动,告诉企业应该进什么货,定什么价格,怎样设计促销模式。让企业在营销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销售。”王小毅说道。

在实际运营中,自动订货在零售企业的应用中已经相对成熟。AI已经能够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天气、节假日等确定门店的订货量,且准确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据了解,物美所有门店都已经实现系统自动订货。而华东一连锁商超通过自动订货,将生鲜的损耗率从5%降低至了3%。

另一个场景则出现在营销环节。AI的强大算力与推理能力,能够为消费者给出“千人千面”的解决方案,为零售企业的精准营销提供了可能。据了解,盒马等企业已经将流量分配机制调整成了基于个性化的推荐机制。

实际上,随着AI的普及,消费者购物习惯也开始从筛选,变成了提问验证。因此,这一转变的背景中,也需要个性化营销匹配用户需求。此外,生成式AI在文案、视频等内容上的创作能力,实际上也极大提升了营销环节的运营效率。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零售企业则普遍希望后续将AI运用到商品开发、选品环节。借助AI对于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预测未来的消费趋势,进而保证门店商品的吸引力。

在这个过程中,此前依靠人力或数字化无法打破的桎梏被打破,企业能够实现了人货场的高效匹配。势必有利于零售企业更好地提升用户黏性,进而拉动销售。

从落地看,AI在零售行业中已有规模化的应用。这些应用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逻辑,并且在拉开企业间的差距。

目前,AI已经渗透到了零售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实际效果也在不断显现。

在库存管理上,AI能够预测需求,自动订货,优化库存水平;在门店端,不少企业已经在使用远程巡店、自动补货等系统;在营销上,动态定价、智能出清能够根据消费需求、竞争对手价格、库存水平,实时调整价格策略;在用户的服务体验上,个性化的推荐机制、AI客服、无人结算等都在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在企业的管理上,智能排班、企业知识库等系统上线,也极大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培训难度较大等问题。客观上,带来了用人成本下降、服务质量提升。现阶段,这些因素正是决定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的关键。

“之前顾客投诉到后台半个小时才有人工干预,但是通过AI在摄像头上面可以在三秒钟的时间识别出来停车场有拥堵的情况,我们停车的投诉从600单下降到6单。”天虹灵智数科总经理徐灵娜说道。

与此同时,这些变化也在倒逼零售企业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

举例来说,从商业模式上,AI普及的情况下,数据决策将成为零售企业的主要驱动力。传统“人找货”的模式在精准营销机制下,也将转变为“货找人”。

在用工上,AI取代了部分重复的岗位。另外,业务推进则需要更多技术型人才的参与,员工需要基本AI工具的应用能力。这种情况下,岗位设置与员工职能的转变就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同时,需求预测、库存动态管理等功能,则要求企业内部需要打通营销、运营、客服、供应链等部门,并且将决策权限下放。企业组织架构也需要重新调整。

就目前而言,AI的发展成熟,未来必将在零售行业中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但是这种影响具体如何表现,目前尚且没有确定答案。

事实上,AI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成熟度不高,因此未来走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至于未来能够爆发出的潜力,现在也难以预测。近期,多位AI领域专家学者都表示,AI的发展速度远超想象。

这也决定了,其对零售行业的长期影响难以预测。不过考虑到AI本身带来革命,势必还会改变零售行业的发展走向。

对于零售企业而言,AI发展至今,决定做不做实际只是最简单的一步。技术应用到业务的背后,零售企业还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命题,即如何适应全新的消费环境,如何将其组织管理结合。

AI应该用在哪些场景,取代哪部分人工?企业应该怎样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分工。弥补员工技能的缺失?在AI参与经营、决策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应该如何调整优化?零售企业又该如何定位自身,怎样进行员工、顾客的管理?

“现在很多零售企业都想要将AI应用到经营上,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实际的使用场景,提不出明确的需求。毕竟之前的信息化,企业的目的就是将纸质的单子转化到线上,但在智能化上,问题就要复杂很多了,能够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就已经是课题了。”郝春强说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