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隧道成“港风圣地”,别让打卡照片成“人生终章”丨中听

访客 2025-05-24 16:19:10 28960
隧道成“港风圣地”,别让打卡照片成“人生终章”丨中听摘要: 评论员 陈柯旭为了拍照“出片”能有多拼?最近,上海新华路隧道“火了”。以昏暗的灯光、穿梭的车流为背景,拍摄“王家卫风”的...

评论员 陈柯旭

为了拍照“出片”能有多拼?

最近,上海新华路隧道“火了”。以昏暗的灯光、穿梭的车流为背景,拍摄“王家卫风”的港风复古照,吸引了大批市民冒险进入隧道打卡,引发热议。

隧道成“港风圣地”,别让打卡照片成“人生终章”丨中听

据了解,这条隧道为机动车专用通道,入口处设有禁行标志,此路段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但是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中,前来打卡的游客不仅在地道两侧应急人行通道上穿梭,更有市民直接坐在地上,双脚踏入机动车道内。

为了追求所谓的“人生照片”,打卡者们全然无视这些危险警告,既没有遵守规则的个人素质,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无脑跟风打卡,不仅妨碍隧道内机动车辆正常通行,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个人安全隐患。

2024年,深圳大梅沙海滨栈道一名女游客为了找更好的拍照角度,翻越栏杆导致坠海身亡;2023年陕西一景区游客登山拍照也因不停变换拍摄角度而忘记危险,不慎坠入60米深悬崖;2023年,北京一名摄影师在隧道内给骑行者追焦拍摄时被撞离世,种种案例表明,不管是在景区野外还是城市环境,一味沉迷拍照都会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

隧道成“港风圣地”,别让打卡照片成“人生终章”丨中听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打卡攻略中,部分博主一味地强调照片氛围感,丝毫不提拍摄过程中的危险性。当“深夜车少”、“没有警察”成为流量密码时,与其说是拍照攻略,不如说是一份“危险指南”。尽管平台标注“危险行为,请勿模仿”,依旧吸引不少网友跟风打卡。

隧道内人车“擦肩而过”,没有抿嘴微笑,只有心惊肉跳。当危险行为被打上浪漫标签时,冒险闯入隧道拍摄,按的不是快门,更像是生命暂停键。

网上的打卡攻略不少,但不是所有的攻略都安全可靠,“请勿在危险地点拍摄”更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真正的出片教程不是违规越界,而是敬畏规则;要命的网红打卡不是传播艺术,而是制造陷阱。毕竟隧道不是摄影棚,滤镜再美,也不值得拿生命做交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