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朋友为何总变成“好胖友”?胖会传染是真的!

喝凉水都胖……难道我是“天选胖子”?近日,疑难危重病学家及养生保健专家孟庆义教授在《中华名医号》的直播中介绍,肥胖与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息息相关,如果肠道中“胖菌”较多,那么对于减重就是事倍功半。携带“致胖菌”的人,吃同样热量的食物,脂肪堆积速度比普通人更快。因此,“喝凉水都胖”可能真的不是借口。
胖会传染是真的!
肥胖和肠道菌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人肠道菌群由1000 多个种型组成,分为6个细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所占比例最高,约90%。然而,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较低,其中厚壁菌门的丰度增加,拟杆菌门的丰度减少。
好朋友,为什么总是容易变成“好胖友”?胖也会传染吗?孟教授介绍,“易胖体质”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情侣一次接吻就能传递8000万个肠道细菌,若一方肥胖,会提高另一方发胖概率。
另据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在家庭成员和经常待在一起的朋友之间,这种“传染”现象更为显著。调查显示,如果你的体重增加了7.7公斤,而和你常在一起吃、玩的朋友,体重则会相应增加2.3公斤。在固定的时间段,如果调查对象变胖了,而调查对象的朋友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57%;而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等,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37%~40%。
所以,你变胖真的有可能是因为身边的人把胖“传染”给了你。
肠道菌群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肠道菌群不仅会影响胖瘦,更影响着健康。”孟教授介绍,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它不仅影响消化,还参与代谢和免疫调节。研究表明,三高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普遍较低,有害菌比例较高。一项发表于《细胞》杂志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使高血脂风险增加40%。
有时你感觉饥饿,并非自身真的缺乏能量,而是肠道菌群“饿了”,进食很大程度上是在满足肠道菌群的需求。因此,你的肠道菌群,可能正在“喂养”你的三高,而通过调整菌群可能更根本地治疗“三高”。
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受到遗传、地域、生活方式、饮食习惯、BMI、种族、性别、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孟教授在直播中给出三点饮食建议:
1、看“食物的食物”:选择食物时,要关注其食物链位置,避免食用处于食物链底层、以腐殖质为食的生物,如某些无鳞鱼。
2、关注生长环境:生长环境对食物质量影响重大,野生食物通常比养殖的更健康,应避免食用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食物。
3、选择“大路货”:从进化论角度,应选择与人类长期相伴的常见食物,避免食用少见的“野味”,减少过敏和疾病风险。
4、补充膳食纤维对多种疾病有益。中国人膳食纤维摄入量普遍不足,或与慢性病高发相关。可通过日常饮食或膳食营养剂补充。
最后,孟教授在直播中给出了几点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tips:
1、补充营养不只是补充糖、脂肪、蛋白质,还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纤维。
2、不要过度依赖营养补充剂,忽视天然食物的重要性。健康人若消化功能正常,应优先从食物中获取营养。
3、隔夜饭菜不要吃。随着气温升高,很多人把剩饭剩菜放进冰箱,但这样食物会慢慢滋生细菌,其中有一种菌叫李斯特菌,会侵袭人的胃肠道引起腹泻,还可能导致败血症甚至脑部疾病。
4、很多人纠结吃含碘盐还是无碘盐,含碘盐能预防碘缺乏,但长期单吃可能担心甲状腺问题;无碘盐适合需要控碘的人,但缺碘又会引发甲状腺肿大。其实不用纠结,可以含碘盐和无碘盐换着吃,别盯着一种买——既补碘又防过量,简单又科学。
5、要养生先少吃。动物研究发现:吃半饱的比敞开吃的更耐老,身体状态也更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