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科创板五套重启,港交所扎堆,医疗IPO沸腾了!

访客 2025-07-03 13:09:42 19109
科创板五套重启,港交所扎堆,医疗IPO沸腾了!摘要: 医疗IPO市场热潮再起,迎来高光时刻。回溯过去半年,港股IPO钟声不断,而生物医药、医疗企业是其中的主力。2025年开年以来,多达39家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排队...

医疗IPO市场热潮再起,迎来高光时刻。

回溯过去半年,港股IPO钟声不断,而生物医药、医疗企业是其中的主力。2025年开年以来,多达39家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展现出奔赴资本市场的强大热情与决心。

在2025年上半年港股完成的IPO中,医疗健康企业以9家的数目独占鳌头,成为当之无愧的IPO数量之最行业。

一位有着丰富的港股股权资本市场项目经验的券商从业者表示:“展望2025年下半年,医疗健康企业港股IPO,还会持续升温。”

同时,A股科创板也重新为医疗企业敞开了IPO大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禾元生物的IPO申请顺利过会,这一标志性事件犹如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整个创新药行业的希望之火。有一级市场医疗投资人表示:“这是一级市场复苏的重要信号。”

然而,将时间轴拉回到过去两年,彼时IPO政策经历了阶段性收紧,医疗健康领域也步入寒冬,资本市场中一、二级市场均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国内众多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资金压力,不得不通过BD(商务拓展)合作的方式,提前将尚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卖青苗”以回笼资金,在寒冬中艰难蛰伏。

如今,历经两年的蛰伏与磨砺,医疗健康IPO终于迎来了破晓的曙光。

港股IPO扎堆

全球流动性改善为港股市场注入新活力,使其再度成为医疗健康企业的热门选择。随着国内创新药BD出海模式的日益成熟,港股市场的国际化优势与之高度契合,能够有效满足创新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融资需求。

2025年上半年,港股一共迎来了9只医疗健康企业IPO,已经接近2024年11只医疗健康IPO的总量。

募资金额规模也远超2024年。2025年H1港股医疗健康IPO新股募集资金金额155.59亿港元,募资金额虽然与2020-2021年的高峰期相比仍有差距,但已大幅超过2024年。

科创板五套重启,港交所扎堆,医疗IPO沸腾了!

2015-2025年港股医疗健康IPO数量与募资金额数据来源:choice

相比于高峰期,募资规模有所回落。2020年&2021年医疗健康企业港新股募资金额普遍在20-30亿港元之间,和高峰期相比,2025年港股医疗健康新股募资金额更少,除恒瑞医药外,都未超过20亿,其中不乏企业“流血上市”。

由此可见,港股市场对于医疗健康企业投资仍然很谨慎,当下并非泡沫式的集体繁荣,资金向头部企业集中。2025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新股募资金额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恒瑞医药、映恩生物-B和MIRXES-B。医药一哥恒瑞医药港股上市募资总金额98.90亿港元,创下近五年港股医药最大IPO,给港股市场注入信心;映恩生物募资16.39亿港元;觅瑞MIRXES-B募资10.86亿港元。

科创板五套重启,港交所扎堆,医疗IPO沸腾了!

2025H1港股上市医疗健康企业募资金额数据来源:Choice

募资金额靠前的企业兼具确定性和成长性。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医药领域的成熟龙头企业,其商业化运营能力稳健,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商务拓展(BD)合作,不仅充分验证了其技术平台的领先性,更为其带来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预期。映恩生物是聚焦ADC及双抗的临床阶段Biotech,ADC技术平台拥有国际背书,与BioNTech、百济神州、Adcendo、GSK、Avenzo、三生制药等国内外顶尖药企达成BD协议,交易总价值超60亿美元。

从细分行业来看,创新药无疑撑起了本轮港股医疗健康IPO的繁荣。2025年港股上市的9家医疗健康新股中,有8家企业是创新药企业。2025年港股排队中39企业中,创新药企业有20家,占比超过一半。

科创板五套重启,港交所扎堆,医疗IPO沸腾了!

2025年港交所排队的医疗健康企业与细分领域

从上市表现来看,港股医疗健康板块表现不俗,其中创新药领域更是可圈可点。在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成为港股市场备受瞩目的优势赛道之一,随着经济周期的更迭与新的发展模式的逐步建立,创新药板块充分受益于行业红利。期间,创新药出海授权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创新药临床数据在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上表现亮眼,同时新药审批节奏加快,支付创新举措不断推进,多因素共同驱动下,创新药在2025年成功跻身港股顶流赛道。

从医疗新股上市涨跌幅情况观察,2025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医疗健康新股中,截至6月30日,有两家企业的股价破发,分别为维昇药业-B与派格生物医药-B。其中,派格生物医药处于竞争激烈的GLP-1减肥药赛道。维昇药业核心产品是长效生长激素,三大产品均来源于丹麦生物制药企业Ascendis Pharma的外部授权。

对于小型Biotech企业而言,其在港股市场上市后破发的概率相对较大。究其原因,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创新药领域,港股市场更倾向于认可那些具备确定性商业化能力的企业,或者其技术平台已通过商务拓展(BD)合作得到充分验证的企业。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技术话语权、临床优势数据以及技术平台的BD验证成果,逐渐取代单纯的管线数量,成为港股市场对创新药企业定价的核心考量因素。

在新一轮的创新药周期中,港股市场凭借门槛不高和国际资本对接优势,与中国创新药产业崛起共振,成为医疗健康企业(尤其是未盈利创新主体)在现有阶段的局部最优解。但是上市后企业之间内部分化,只有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技术平台和商业化韧性的公司,才能在港股这个“跳板”上实现价值飞跃。

北交所多家隐形冠军冲刺上市

A股也同样火热。

2025年6月30日,A股三大交易所单日受理IPO企业数量达41家,创年内新高。其中医疗健康板块贡献7家明星企业,5家来自北交所,2家来自科创板。

科创板五套重启,港交所扎堆,医疗IPO沸腾了!

2025年6月30日A股受理医疗健康行业IPO企业行业及营收

北交所受理企业兼具“盈利+创新”特点,“小而美”的上游隐形冠军卡位新兴高增长赛道批量崛起。

北交所受理的珈凯生物、维琪科技来自功效性护肤品原料赛道,两家企业的客户品牌几乎覆盖了国货护肤品的整个版图,涵盖珀莱雅、华熙生物、巨子生物、丸美、OLAY、敷尔佳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这两家企业正乘着护肤品市场下游国货品牌崛起、功效性护肤理念普及的东风,实现业绩高速增长。珈凯生物凭借在植物提取功效原料领域的领先市场份额,2024年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1.46%,净利润5694万元,同比增长19.83%,毛利率达63.09%。而维琪科技作为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成品(ODM和OBM)生产企业,2024年营收2.48亿元,同比大增50.23%,净利润达6691.53万元,同比增长93.32%,其在多肽原料开发方面的核心技术,使其在众多化妆品原料商中脱颖而出。

我国化妆品代工厂商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与定价权,大多数代工厂商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不强,拥有创新原料研发技术、独立原料工厂的企业较少。而珈凯生物和维琪科技分别在植物提取物功效原料和多肽原料领域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海外巨头主导的市场站稳脚跟。

衡美健康则是前瞻性布局营养代餐赛道,一年吸金10亿元。衡美健康凭借在营养功能食品原料功效研究、营养配方设计、生产制造工艺方面的核心技术,2024年营收10.72亿元,同比增长9.50%,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代表产品包括优脂低碳系列产品、高蛋白营养棒、营养奶昔等营养健康代餐。

严肃医疗场景也有两家企业闯关北交所。其中贝尔生物是一家IVD企业,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优生优育检测领域份额领先。2024年度贝尔生物营业收入约3.76亿元,同比减少9.0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4亿元,同比减少6%。贝尔生物目前已拥有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平台、POCT快速诊断试剂平台、磁微粒化学发光诊断试剂平台、诊断仪器平台及生物材料平台。

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美康股份)是一家专注于医药知识库建设和维护,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系统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业务涵盖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药师审方干预系统(PASS PR)、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 PA)、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MCDEX)、智慧药学服务平台(PASS PIP)等产品的开发与服务。美康股份已建成国内领先的医药知识库,收录了超过22.74万个国家药品基础信息和9.02万篇药品说明书,为合理用药系统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34.30万元,净利润为9109.34万元。

北交所吸引了国内医疗健康行业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凭借独到的市场认知和核心技术,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成为北交所IPO申请主力。

科创板硬科技突围

相比于北交所,科创板只有硬科技企业才能突围。科创板6月30日受理了恒润达生、百奥赛图两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同时在7月1日,早前提交招股书的禾元生物成功过会,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的首家过会企业,自智翔金泰后的2022年11月,时隔32个月后首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IPO申请通过的创新药企业。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重启对于行业意义重大。科创板融资规模更大,未盈利创新药企业上市融资通道更为通畅。复苏信号也将逐步传导至一级市场,激发医疗行业创新活力。

但科创板审核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企业硬科技成色要求更高,也关注未来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行业中只有少数优质企业能够享受到科创板第五套重启的红利。

从这些企业的受理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医疗健康行业正朝着多元化、创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无论是港股、北交所还是科创板,都为医疗健康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IPO的繁荣发展终究有赖于产业的繁荣兴盛与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我们期待通过制度创新,引入资金充分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进而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