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人警惕,返贫五件套,切勿触碰!
中年人“返贫五件套”是指五种不良习惯,包括过度消费、沉迷赌博、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这些习惯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经济状况恶化,最终陷入贫困,中年人应该警惕这些不良习惯,一样也别沾,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避免陷入贫困的境地。
中年不易,且富且珍惜!
有位投资人曾说过:中年人是离返贫最近的一群人。
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中年人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聪明,就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可现实呢?
更像是一场在钢丝上进行的平衡游戏,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深渊,半辈子的积蓄就会全部归零。
因此,人到中年,比起如何搞钱,或许防止如何返贫更加重要。
01 一件套:中年跨行创业
中年人的 " 老板梦 ",又是多少人的 " 破产梦 "?
很多人在职场打拼多年,有了一定积蓄,坐班腻了,或者失业了,就会特别想自立门户,自己创业当老板,赚大钱。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年人的试错成本,我们承受不起。
新华网曾经报道过,江苏某银行行长姚志刚的故事。
51 岁的姚志刚是一家银行行长,这是个铁饭碗,干到退休不成问题。
后来朋友邀请他一起创业,他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顾家人反对,拿出全部积蓄去干 " 涂料厂 " 的生意。
可最后,创业失败,赔光了几十年的积蓄,之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送外卖。
王石说过:" 创业不是赌气,得懂行。"
可不少人,在原来行业混得不错,就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行。
于是,有人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突然想加盟奶茶店;有人在厂里当技术员,非要跟风开民宿,结果呢?十有八九是血本无归。
你看见别人在那行赚钱了,觉得创业不难,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幸存者偏差。
他能赚到钱,不只是因为市场有需求,还有他的人脉资源、经验积累、机缘巧合、贵人相助。这是你看不到的。
而且,他是因为最后成功了,才被你看见,但又有多少失败的是你没看见的。
俗话说:一个创业上岸的老板背后,还有十个躺在海底。
有数据统计过,40 岁以上跨行创业的失败率超过 85%。
所以,跨行创业的人,要明白,隔行如隔山,盲目的跨行创业,那不是在创业,是在烧钱。
但也不是说,不能创业。
而是,不要掏家底式创业。
你可以用小资金先去试水,看看市场反应,再慢慢发展。
02 二件套:高杠杆买房
" 月薪 2 万,房贷 1 万 "已经成为很多一二线城市房奴的标配。
可遇到环境不好的时候,裁员降薪都很正常。
到那时,你会发现,房子不是资产,而是吞噬现金流的无底黑洞。
咱们这届中年人,不少都正在被房子掏空:
有人为了所谓的 " 地段 ",背上二三十年的房贷,把自己活成了赚钱机器;
有人跟风买商铺,结果租不出去还得还贷款;
有人加杠杆炒房,房价一跌就成了负资产。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这事,真的刚需才下手。
而且,要记住,最好" 房贷别超过家庭月收入的 30%",不然,或许你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压垮生活的巨石。
03 三件套:砸钱教育
孩子的 " 起跑线 ",又称家长的 " 无底洞 "。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可是拼了命地投入。
学区房、课外辅导班、兴趣班 自己可以吃馒头吃咸菜,但往孩子身上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 付出 " 与 " 受益 " 之间是否成正比。
一位海归留学生分享说,他高中上的是国际学校,三年花了 45 万。
大学上的是英国利兹大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共花了 240 万。
之后他又攻读了伦敦卡斯商学院硕士,每年花销在 70 万左右。
从上高中到留学回国,他前前后后花了近 400 万。
而他回国后的工资是多少呢?
月薪不到一万。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是无私的,但不能是无方向的。
" 再穷不能穷教育 " 这话没错,但千万别变成 " 砸钱就能养出天才 "。
有句话说得很好: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那也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真正让孩子胜出的,是让孩子具备独立人格、坚强意志,以及对社会的深层认知。
04 四件套:盲目理财
股市牛市、加密货币暴涨、私募股权神话 高收益故事总能吸引中年人。
与年轻人不同,中年人投资往往带着 " 最后机会 " 的焦虑,更容易孤注一掷。
P2P 暴雷、原始股骗局、虚拟货币等受害者中,中年人占比最高。
相关调查显示,45-55 岁股民 85% 觉得自己能跑赢大盘,实际上只有 5% 能做到。
更惨的是 P2P 和币圈,中年人占比超 70%,被割得最狠!
刘先生,50 岁,听信 " 区块链革命 " 宣传,将准备给孩子留学的 100 万投入某虚拟货币,半年后项目方跑路,血本无归。
赵女士,47 岁,轻信 " 老师 " 推荐,融资加杠杆炒股,遇市场大跌,不仅 300 万积蓄亏光,还倒欠了外债 80 万。
李嘉诚说过:"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可太多中年人总觉得这次不一样,听到内部消息就心痒,看到高回报项目就眼红。
殊不知,你盯着别人的利息,别人盯着你的本金。
资本市场的水太深,连专业投资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普通人就别瞎凑热闹。
中年人投资一定牢记 " 三不 ":
看不懂的不碰!
收益超高的要警惕!
要你先打钱的全是骗子!
如果要理财,可以尽量让指数基金,货币基金,定期存款这样的低风险资产,占足够高的比例。
别瞧不起它们的收益低,当你玩不明白那些高回报的投资的时候,只要不赔钱,就等于赚了!
05 五件套:透支身体
北大教授刘国恩,做过一项长达 20 年的跟踪调查:财富积累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许多人以为是能力、背景、运气,可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是身体健康。
很多中产家庭,一开始日子过得很滋润,有车有房有存款,但一场大病袭来,就会导致一夜返贫。
有太多中年人把 " 拼命 " 当美德,把 " 硬扛 " 当坚强:
为了签单陪客户喝到深夜呕吐;
为了赶项目连续几周熬夜加班;
为了省钱小病拖成大病;
体检年年 " 缺席 "
我们总觉得 " 自己身体还行 ",却不知疾病从不会因为你是家庭支柱就手下留情。
《时尚》杂志前编辑原晓娟,患癌后说过:贫穷和富有,就是一场病的距离。
中年人,为了碎银几两,每天忙忙碌碌,直到生病被推进医院,才会意识到:
花光一生的积蓄,住不起医院的一张病床。
其实,中年人的健康,从来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 " 财富底线 "。
我们对身体的每一次透支,最后都会变成医院账单上的数字,掏空你多年的积累。
所以,中年人再忙,也要把健康管理当成 " 必修课 ",每年体检一次,少熬夜少喝酒;把保险当成 " 救生衣 ",社保一定要交,有条件再配份百万医疗险、加份重疾险。
最后
中年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可以是大风刮走的。
人到中年,要明白,成功不是尽可能多赢,而是让自己尽可能少栽跟头。
只要不被大跟头毁掉,即便财富增长缓慢,时间的复利也会让日子越来越好。
中年不易,且富且珍惜!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084.html发布于 2025-10-09 16:01: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