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卫龙高层再洗牌,辣条魔芋陷困局

访客 2025-07-11 11:08:23 30843
卫龙高层再洗牌,辣条魔芋陷困局摘要: 时隔四个月,卫龙美味再次出现管理层变动。7月9日,卫龙美味公告称,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安排,将于8月31日辞任相关职务。公司执行董事余风将自...

卫龙高层再洗牌,辣条魔芋陷困局

时隔四个月,卫龙美味再次出现管理层变动。7月9日,卫龙美味公告称,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安排,将于8月31日辞任相关职务。公司执行董事余风将自9月1日起接任首席财务官及授权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四个月前,卫龙美味刚刚更换了公司CEO。业内人士认为,人事变动之外,或许是卫龙美味正在面临产品、市场等多方面挑战。

CEO、CFO接连换人

根据公告,彭宏志将于8月31日辞任首席财务官及授权代表,由公司执行董事余风自9月1日起接任。卫龙美味方面表示,本次人事变动不会影响相关工作正常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彭宏志分别于7月3日、7月4日、7月7日累计减持卫龙美味99.66万股,最新持股数目为508.38万股,持股比例为0.21%。北京商报记者就人事变动等相关问题向卫龙美味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接任首席财务官的余风,在休闲食品行业有超过14年经验,于2011年10月加入卫龙美味,曾任卫龙美味高级副总裁、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成员。

这已经是卫龙美味半年内第二次出现管理层变动。2025年3月,卫龙美味首席执行官孙亦农因个人事务辞任,由创始人之一刘福平于4月30日接任CEO,帅印自此回到创始人手中。

至本次公告披露日,卫龙美味的执行董事为刘卫平、刘福平、彭宏志、刘忠思及余风。北京商报记者经梳理发现,五位执行董事均属卫龙美味创始人刘卫平的刘氏家族成员,其中,刘福平是刘卫平的弟弟,刘忠思为刘卫平及刘福平的堂弟,彭宏志是刘忠思的表兄,余风为刘卫平兄弟及刘忠思的表弟。

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认为,当下休闲食品行业竞争加剧,让创始人或其家族成员重新掌控关键职位,可以确保公司的长期愿景和战略方向得到一致执行,以稳定性应对外界挑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创始家族重掌核心职位反映出公司对家族控制权的重视。这可能是为了确保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文化传承,但也将引发外界对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度的担忧。“这种变化背后是卫龙美味面对市场竞争和业务转型方面的焦虑,希望借助创始家族的经验和资源,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江瀚说。

辣条困于“垃圾食品”标签

近年来,卫龙美味坚持多品类产品策略,涵盖调味面制品(即俗称的辣条)、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及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产品。

相较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产品、受众更为全面的零食品牌来说,卫龙美味由于过去主打品类辣条的独特性,在消费群体覆盖上显得窄了一些。

尤其是近年来辣条品类正在失去主流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低脂、轻负担、少添加”等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传统辣条重油重辣、高钠高热量的产品特性,与健康化的消费趋势渐行渐远,很难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在2024年的财报中,卫龙美味并未披露各板块销量情况,不过,从此前三年来看,辣条的销量在持续下滑,2021—2023年的销量依次为19.36万吨、15.06万吨、12.44万吨。

江瀚认为,辣条受困于垃圾食品标签,这种负面认知导致其正在失去主流消费者的青睐。

意识到上述问题的卫龙美味近几年开始加码健康化产品的布局,逐年增加蔬菜制品的销量。而魔芋爽的推出,给卫龙带来了新增量。

2024年,卫龙美味实现营业收入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3%;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21.37%。其中,调味面制品实现营收26.67亿元,同比增长4.6%,占营收比例为42.6%:蔬菜制品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占营收比例为53.8%。从营收占比和增速来看,魔芋爽所在的蔬菜制品业务营收已经超过辣条所在的调味面制品业务。

魔芋食品的挑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辣条高盐高油高热量的垃圾食品标签难撕,卫龙美味公司内部辣条占比下降,而其他产品占比的上升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魔芋产品崛起后,因品控不足等原因,也曾出现消费者的负面反馈。2024年5月,有消费者曝出卫龙美味标称15g的小包装魔芋爽实际只有8.9g,卫龙美味因此两度公开致歉;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427条关于卫龙魔芋爽产品发霉、异物的投诉;消费者群体当下还一直存在魔芋爽包装难撕、撕开溅油,配料表“复杂”、实际并不那么健康等声音。

从行业来看,魔芋零食虽暂时风头正劲,但技术门槛低、口味易模仿,越来越多的进入者试图分食这一新兴市场。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零食品牌均推出相关魔芋爽产品,其中盐津铺子的大魔王麻酱素毛肚单品销量已破亿,颇得消费者喜爱。

江瀚表示,魔芋制品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如果不能持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可能会面临增长乏力的风险。此外,魔芋爽与辣条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者可能存在差异,如何平衡两者的发展也是一个挑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