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二手交易新风尚,闲鱼找人遛狗,转转等你验货

访客 2025-10-09 16:00:44 17831 抢沙发
随着二手交易平台的兴起,闲鱼和转转等平台逐渐分化,在闲鱼上,除了物品交易外,还出现了找人遛狗等特殊服务;而转转则更注重商品品质和真实性,需要用户进行验货等操作,这种分化反映了不同用户需求和平台定位的差异,也使得二手交易市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二手电商走到今天,拼的不是谁更像电商,而是谁更能留住用户

二手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网民参与其中,不只是为了清空闲置,也在重新定义买卖的边界。从社区型自由交易到平台主导的标准化流程,画风也逐渐变得不一样。

近日,转转官宣逐步关停自由市场业务,聚焦 C2B2C 模式。平台将从个人撮合的角色,转为承担商品回收、质检、再售与售后等一整套流程的运营方。

二手行业的未来,是朝着更 " 重 " 的方向走得更远,还是在 " 轻 " 的生态里容纳更多可能?从闲鱼到转转,C2C 和 C2B2C,正走出两种模样。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与转转宣布逐步关停自由市场,走向 C2B2C 模式不同,闲鱼目前还在坚守 C2C 阵地,坚持做社区交易的 " 容器 ",保留多样与灵活。

两者站在效率闭环与社区自治两端,宛如产业路径上的左与右。

转转选择的是一条 " 官方包办 " 的路,用户基本是 " 等到账 " 的状态。这种模式看上去更安心,平台掌握定价权、筛选权和分发权,但用户的参与程度不高。

转转为何要将自己变重?根本原因或在于,对于手机、奢侈品等高价值商品,消费者对二手商品的信任度还比较低。平台通过 " 包办 "" 代办 " 来提供服务,撬动了这部分市场,但也可能会限制其品类扩张的能力和想象空间。

对比之下,闲鱼强调社区共建,需要用户自己发布、定价、聊买家、安排发货、售后服务等,将控制权给了用户。

这套看似 " 麻烦 " 的社区机制,也正在释放出实实在在的商业能量,这一点在兴趣品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开源证券研报显示,2025 年二季度,闲鱼潮玩二手交易的订单量与 GMV 同比增幅均超过 300%,月均潮玩消费人数同比增加 43.4%。

值得注意的是,闲鱼平台用户年龄分布较为均衡,先有内容再有交易的模式,正在将更广泛的人群带入其中。在这里,交易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基于共识建立信任的自然结果。

比如,买卖纠纷怎么解决?" 小法庭 " 机制允许社区用户基于订单资料进行判责,多人匿名判定谁应承担责任。这种方式强调群体判断和社区共识,虽不完美,但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纠纷处理方式。

当然,闲鱼若过于依赖 " 小法庭 " 等社区自治机制,在处理复杂纠纷时也常被用户诟病为 " 和稀泥 "。如何在不扼杀社区活力的前提下,建立更有效的治理规则,是闲鱼模式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

两种路对比,转转像是保姆,一切事都包了,效率更高,体验更统一,但也更像一个标准化商品超市;闲鱼更像一个跳蚤市场,没那么规整,但充满烟火气,允许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

哪一种模式更好?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取决于平台想成为什么,用户希望什么,最终取决于用户的具体需求。

倾向快进快出的卖家,转转提供了省事的选项," 托管 " 模式合适。

但当交易的是兴趣收藏,甚至是帮忙遛狗等日常服务,闲鱼的社区模式就派上了用场。

一个标准化,一个拓边界

两种路径也决定了平台在拓展业务边界时的差异和战略选择。转转主动切断了 C2C,被视为 " 中间商 ",试图在 C2B2C 的路径上构建出一个标准化的商品流通链。

这一选择也印证了一个行业共识,国内二手电商已清晰分化为两条路径。一条是以万物新生、转转为代表的 C2B2C 模式,更注重可控与标准化;另一条则是以闲鱼为代表的 C2C 模式,更侧重社区与长尾生态。

为此,转转不得不承担较重的运营负担。从手机、电脑到奢侈品、手表,每类商品都需要独立的质检规则与服务体系。

这套做法跑通的前提是,用户足够相信平台带来的 " 省事 " 和 " 靠谱 ",并愿意为此支付溢价。

闲鱼没有收缩 C2C,反而拓展它的边界。从最初的卖闲置,延伸到找人遛狗、租猫过夜、代写简历,再到现在的灵感摆摊、情绪交易、搭子社交,越来越像一个年轻人的副业集市和生活社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交易平台。

闲鱼拓展边界的逻辑,在 " 潮玩 " 这一典型品类上得到了极致体现。据开源证券报告,闲鱼已成为潮玩二手交易的高增长承载地。支撑这一增长的,是供需两端的深刻变化,本土新 IP 进入黄金上升期,其在闲鱼社区的占比提升,海外 IP 占比则从 30% 降至 20%。这使得社区内的 " 可逛性 " 和 " 可聊性 " 内容更加充沛。

而需求侧,人均单次消费约 218 元,表明用户愿意为兴趣付费。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非标、内容、变现、再流转的密集生态,闲鱼交易的早已不只是物品,更是 IP 价值、同好情感与圈层文化。

在这个世界里,物品的功能性不再是唯一标准,反而是稀奇、个性、情绪、故事、关系成了驱动流通的关键词。用户不是在买一个旧音响,而是接收一个陌生人的回忆;不是雇人清理猫砂,而是在和同城的猫奴建立连接。平台不是在销售商品,而是承接人的生活延伸。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本质分歧,转转要让信任可以被运营,闲鱼则要让信任可以被共识。唯有如此,前者才能通过平台自身建立商品可信度,后者才敢于放手让用户之间建立关系。

谁能夯实确定性?

二手电商走到今天,拼的不是谁更像电商,而是谁更能留住用户。

转转的路更重,重资产、重服务、重履约。过去几年,转转在 3C 数码、奢侈品等高客单价品类投入大量资源,建立起了自营质检体系、线下连锁门店网络和覆盖全国的物流履约体系。其优势在于可控性高、履约闭环稳。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转转最初以 C2C 为主,近年逐步向 C2B2C 倾斜,并强化检测与售后,目前,转转约有 500 家线下门店,多为加盟形态。

但问题也在于 " 重 "。重资产带来的是成本压力,质检、仓储、客服、配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需要可持续的用户增长和长期留存来支撑。

闲鱼的确定性更多来源于其难以复制的网络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内在的社区粘性,二是其身处阿里这个更大的生态系统中。阿里在本地生活与电商领域的布局与占位,正在打通近场与远场消费。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淘宝日均活跃用户达 4.19 亿;自 " 闪购 " 上线以来,月均 DAU 增加超 5000 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提升超 20%。这种全链路消费的激活与用户时长的拉长,为闲鱼这个 " 生态容器 " 提供了活水。用户在闲鱼建立的信任和习惯,如果可以在阿里生态内平滑流转,这种协同效应是其对手难以复制的深层优势。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转转的商业能力。在高客单价赛道,如手机回收、奢侈品检测等领域,其优势明显。

从用户角度来看,两个平台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种类,也不在于交易环节,而在于那一刻想点开谁。至少,用户在寻找 iPhone 或某一奢品时,既可以选择能出具官方质检报告的转转,也可以用闲鱼验货宝的质检报告吃颗定心丸。而当要处理家里的闲置书柜、旧相机,甚至是宠物服务时,闲鱼能办到。

闲鱼与转转的分岔,本质上是对信任这一来源的不同定义。转转试图用标准化的服务制造信任,闲鱼则寄望于用社区关系滋生信任。在信任机制稀缺的市场环境下,前者成本高昂但每笔交易确定性更大,后者想象空间巨大却难以规避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

确定性,从来不是平台自己说了算。真正的答案,不是谁最标准、最能发货,而是谁的 APP,能在用户犹豫时,被点开更多次。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075.html发布于 2025-10-09 16:00:4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83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