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老人出海归来,竟意外搞丢了自己的上市公司!,结合了吸引人的元素和搜索引擎优化的技巧,既能够吸引点击和阅读,也有利于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前。希望符合您的要求。

访客 2025-10-29 16:01:17 33497 抢沙发
一位老人因出海而“搞丢了”自己的上市公司,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该老人是某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因个人原因选择出海旅行,但未及时处理公司事务,导致公司股价大跌,最终被“搞丢”了,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管理、责任和领导力的思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事业和责任,不可轻率行事。

跨境大卖急剧衰落

近期,跨境电商巨头有棵树连发多条公告,宣告第七届董事会成员上任。新的高管团队全面接管公司资产、业务、财务、人员、场所等事项。

至此,公司创始人肖四清、原总经理肖燕等核心管理层全员出局。

有棵树,这家诞生于中国跨境电商黄金时代的明星企业,曾凭借资本和深圳华强北供应链优势快速崛起,一度成为跨境电商第一股,被业界视为标杆。

然而,短短数年间,有棵树迅速从行业翘楚跌落,陷入财务亏损、内部纷争和监管风暴的泥潭。

它的发展轨迹,也折射出跨境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运营的历程。曾经依赖供应链优势和平台流量迅速扩张的跨境模式,如今因合规压力、规则收紧和市场竞争,已经逐渐暴露出脆弱性。

01时势造英雄

2017 年 1 月,有棵树宣布 C+ 轮融资顺利完成,由方正和生、中信金石领投,华益资本、盛世景、天星资本等 8 家机构及老股东跟投,总金额约 4 亿元,公司估值达到 30 亿元。

" 公司累计完成了 3 轮融资,总金额接近 10 亿元,现金状况良好,公司没有一分钱负债,净资产充实率远高于同行竞争对手,潜力巨大。" 时任有棵树 CFO 李志强说,公司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时期,此次融资对公司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主板上市前的重要一步。

这是有棵树迈向顶峰时期的前夜。

时间回到 2008 年,当时,刚大学毕业一年的肖四清,在深圳华强北租了一个小柜台,靠着卖电脑、手机等 3C 产品起家。

利用深圳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优势,以及当时红及国外的无人机配件生意,肖四清在 eBay 迎来了第一个主营的爆款产品无人机,并赚到了第一桶金。

紧接着,他在 2010 年成立了有棵树公司,并将办公室搬到坂田写字楼,赶上了跨境电商的草莽红利期。

那一年,阿里巴巴推出全球速卖通,让中国卖家第一次能直接向海外消费者零售;eBay 宣布将专注于跨境中国贸易,面向中国的招商团队在深圳全面铺开,跨境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八成;亚马逊也在两年后正式成立全球开店中国团队,帮助中国卖家出海。

做出口的企业第一次意识到,他们不必再依赖外贸中间商,可以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当时的深圳,遍地是试图做跨境电商的创业小公司,几个人到几十人的小团队、上百个 SKU、一个仓库就能撬动百万美元销量。

彼时,平台刚刚向中国开放,卖家少、竞争低、流量大、利润高,多重红利同时叠加,让很多小老板发家致富。

依靠华强北供应链与多平台、多账号、多品类的铺货策略,有棵树通过在 eBay、亚马逊、速卖通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店铺,将中国的 3C 电子、户外用品、家居等高性价比产品销往全球,实现了快速扩张。

到 2013 年,有棵树已经发展趋势变成 200 名职工的公司,并搬到了华南城,进入了迅速增长期。次年,有棵树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跨境电商当红炸子鸡,获得三轮资本投资。

2014 年,A 轮融资, 获得 1 亿元人民币投资,公司估值达到 5 亿元 。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上海海竑通等 。

2015 年,B 轮融资,完成 4 亿元融资,估值飙升至 16 亿元 。

2017 年,C 轮融资,再次斩获 4 亿元融资,由方正和生、中信金石领投,公司估值达到 30 亿元的顶峰。

当时有媒体报道,2016 年上半年共有 49 家跨境电商领域的创业公司进行了融资,融资金额只有不到 20 亿元,罕有进入 A 轮之后的项目,单笔融资过亿的项目更是屈指可数,甚至还出现了个别机构签署了投资意向书后跳票的现象。

当时,在这种环境下,有棵树还是完成了约 4 亿元的融资,几乎是 2016 年跨境电商领域单笔最高的。

2016 年 4 月,有棵树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当时新三板唯一同时覆盖进出口业务的跨境电商企业,被誉为 " 跨境电商第一股 ",风光无两 。

财报显示,2016 年,有棵树完成营业收入 24.9 亿元,比 2015 年上涨幅度达到 141%,并自 2014 年起持续三年增长速度维持 100% 以上,变成 2016 年纯利润破亿的标杆企业。

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天泽信息宣布以高达 34 亿元的对价,收购有棵树 99.9991% 的股权 。这笔交易在当时被看作是强强联合,有棵树也借此实现了曲线上市。

02高扩张背后的脆弱

被天泽信息收购后,有棵树背负了沉重的业绩对赌协议,承诺 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实现的实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2.1 亿元、3.25 亿元、4.25 亿元。

然而,外部环境的剧变给了它沉重一击。

2021 年,亚马逊平台掀起了一场针对中国卖家的 " 封号潮 ",严厉打击 " 刷单 "、" 违规测评 " 等行为。9 月,亚马逊表示,全球打击行动五个月后,已经永久封禁了 3000 个不同卖家账户中的 600 多个中国品牌。

作为高度依赖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的铺货型大卖,有棵树未能幸免。

当年 7 月,有棵树发布公告称, 2021 年度已新增被封或冻结站点数约 340 个,占 2021 年 1 月 至 5 月亚马逊平台存在销售收入的月均站点数的 30% 左右,涉嫌冻结的资金约为 1.3 亿元。

这场风暴暴露了有棵树业务模式的脆弱性,即过度依赖平台流量,自有品牌护城河不深,抗风险能力不足。

从 2021 年开始,有棵树的财务状况急转直下,陷入了惊人的亏损黑洞,2021 年到 2023 年,分别亏损 27.05 亿元、3.61 亿元、4.91 亿元。

持续的巨额亏损导致公司债务高企,现金流枯竭。2024 年 2 月,有棵树因无力偿还债务,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同年 9 月,长沙中院裁定受理有棵树的重整申请。最终,通过破产重整,上市公司化解债务危机。

但是,没想到在重整期间,引入新投资方后,新老股东矛盾持续激化,又给公司带来了一层阴影。

为了自救,有棵树在重整计划中引入了产业投资人——深圳天行云供应链与福建纵腾网络。根据公司公告及重整计划,两家产业投资人合计投入的重整投资款为 约 3.62 亿元。外界一度认为,这场注资这是有棵树起死回生的关键节点。

天行云入股后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其代表王维与创始人肖四清的原管理层矛盾迅速激化。王维提出改组董事会,但肖四清方指责其未履行业绩承诺,双方关系迅速恶化——互诉、反诉,监管介入,控制权之争全面公开。

经过数月拉锯,2025 年 10 月,有棵树公告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全部换血,创始人肖四清及原班人马正式出局,董事长由天行云代表刘海龙担任。

对于有棵树而言,创始团队的落幕已是定局,新管理层的救赎之路刚刚开启。

今年上半年,有棵树营收暴跌至 4257.34 万元,同比下滑 81.33%。尽管净利润扭亏,却是深度依赖非经常性收益,扣非净利润仍亏损近 900 万元。

有棵树虽在重整后勉强维持上市地位,但市值与巅峰时期相比蒸发殆尽。它从跨境电商第一股到如今艰难重组,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历程,也折射出跨境电商行业的变化。

一方面,从流量思维到品牌思维。依赖平台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建立自有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积累用户心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合规是底线。从亚马逊封号潮到跨境税务监管收紧,出海企业再也无法用灰度手段换增长。 未来,在出海业务中,合规经营是企业生存的最低门槛。

有棵树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时代、资本、野心与失控的复杂样本,也是整个跨境电商野蛮生长时代结束的缩影。

对于所有出海企业而言,它的兴衰是最直观的警示:资本和流量带来的短期增长无法替代稳健的治理与合规经营,如果治理和合规不到位,企业可能迅速陷入困境,走向衰落。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507.html发布于 2025-10-29 16:01: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349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