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揭秘!中国还有多少人口未曾体验飞行的奇迹?

访客 2025-10-01 18:37:17 27577 抢沙发
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曾乘坐飞机,由于地域、经济条件、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群体对航空出行的认知和体验相对较少,随着中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票价逐渐亲民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乘坐飞机,但仍有部分人因各种原因未能体验过飞机的便利,中国还有不少人未曾坐过飞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停机坪 (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题图来自:AI 生成

昨天的文章里,我提了一嘴 " 中国还有 9 亿人没坐过飞机 ",有读者私信我说不敢想象。

可有时候,这个简单的问题,却能牵动最大的想象。

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人没坐过飞机?

过去这是一个糊涂账。我们经常在民航年报里听到旅客运输量,但那是 " 人次 ",同一个人一年坐十次航班,也能算十次。真正有多少人上过飞机,长期没有答案。

直到 2020 年底,民航局首次披露:当时中国的航空人口大约是 3.8 亿人。所谓航空人口,就是 " 至少坐过一次飞机的人 "。这是第一次,官方把这个概念明确提出。

几年过去,这个数字又有多大变化?

在 2025 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披露:我国航空人口已经达到 4.7 亿人。换句话说,从 2022 年的 3.8 亿到如今的 4.7 亿,五年间大约新增了 9000 万航空人口。

如果以 2024 年末总人口 14.08 亿来算,还剩下大约 9.3 亿人,从未有过飞行经历。

为什么中国民航能有这样的跳跃?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铺开。

到 2023 年底,中国已有 259 座运输机场,到 2024 年这个数字增长到 263,预计到 " 十四五 " 末能接近 270。

新机场的意义,不只是建筑,而是把整片地区的人纳入 " 飞行版图 "。

从西藏林芝到贵州荔波,从新疆阿克苏到四川稻城,每一个新通航的机场,背后都是当地人第一次可以 " 不靠转车、不靠大巴 ",直接飞往全国。哪怕每天只有一班航班,它带来的改变也是翻天覆地的。

其次是票价门槛的降低。

低成本航司早已把机票做到几百块,让更多人第一次走进机场。全服务航司也在不断做促销,很多时候机票价格已经能和高铁二等座相比。

再加上签证便利、旅游热度提升、出境游恢复,这些都刺激了更多人尝试飞行。

还有消费心态的转变。

十几二十年前,坐飞机还是件值得在朋友圈炫耀的事。今天,很多人已经把它当成一种方便、省时的选择。

" 飞行 " 从身份象征变成出行工具,这种心态的变化,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注脚。

它也意味着:航空市场已经完成了从 " 奢侈 " 到 " 普及 " 的转型,下一步要面对的,就是如何让更多没飞过的人也能享受到这种 " 普及 "。

但摊开来看,差距依然惊人。

在东部沿海大城市,很多人一年飞好几次,甚至几十次。在中西部和偏远地区,离最近的机场要三四个小时车程,坐飞机依然是奢侈。

9 亿没飞过的人,大部分集中在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年长人群。这就是今天中国民航的现实:一边是千万级枢纽机场人潮如织,一边是大片区域的 " 航空空白 "。

更难以言说的是,即便航空人口和旅客人次都在增长,航司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2024 年,中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 7.3 亿人次,创历史新高。2025 年预计要冲击 7.8 亿人次。

但几大航的财报依旧不算亮眼,亏损的亏损,微利的微利。油价、汇率、飞机租赁和起降费,这些成本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利润不断压缩。

在整个航空产业链里,机场赚钱,油企赚钱,租赁商赚钱,唯独航司常常是最薄弱的一环。所以," 航空人口在涨 " 不等于 " 航司马上就赚钱 "。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高铁。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高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截至 2024 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经超过 4.5 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七成以上。

它把一个又一个城市拉进了 " 四小时经济圈 ",很多航线的竞争力,直接被高铁蚕食。

最典型的是京沪、京广、沪汉、成渝这样的黄金航线。过去是航司的必争之地,如今旅客早已习惯了 " 进站比进机场更省心 "。高铁有自己的优势:票价相对稳定、行李限制宽松、准点率高、城市中心到中心。所以在短途出行,很多人压根不会考虑飞机。

这也解释了一个矛盾:一方面,航空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民航在很多中短途市场的份额却被高铁持续压缩。

未来中国民航要想拉动那 9 亿没飞过的人,就必须找准与高铁错位的空间。除了坐高铁够不着的远程航线,还要在出行体验上找到差异化的突破。这才是中国民航未来的竞争逻辑。

所以,9 亿没飞过的人,意味着什么?

它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一旦交通便利、收入提高,他们迟早会成为 " 航空人口 " 的一部分。

它也是行业肩上的责任。航空公司不仅仅是企业,它们承载着让更多人走出去的使命,带着天然的公共属性。对于航司来说,这是压力;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

谁能打通偏远市场,谁能把票价门槛再往下压,谁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拓展更多航线,说不定谁就能赢得未来十年。

所以,当我们说 " 还有 9 亿人没坐过飞机 ",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它既是增长的空间,也是行业的挑战。

飞行正在从少数人的特权,变成越来越多人的日常。而那 9 亿人的期待,就是中国民航下一个阶段的答卷。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903.html发布于 2025-10-01 18:37: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57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