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0亿人疯狂迷恋的无脑产品,今年最热爆款揭秘!

访客 2025-09-08 16:00:40 50047 抢沙发
今年最“无脑”产品,吸引了全球10亿人的关注,这款产品以其简单易用、功能强大而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为之着迷,该产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更在用户体验上做到了极致,它以创新的方式解决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用户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这款产品的成功,也反映了现代消费者对于简单、实用、易用产品的追求。

细节上拿捏人性,越简单粗暴越有奇效。

渣渣辉不会想到,多年之后,真正威胁到他的那句 " 是兄弟就来砍我 " 的,将是这一句—— " 无需下载、即点即玩 "。

都说今年打工人的电子解压三件套,除了短剧、小说之外,就是小游戏。过去,很多人一提起小游戏,总会下意识的觉得不如短剧直播更火。

但如果真正落到用户场景就会发现,相比更费手机流量和时间的短剧、小说,小游戏算是更适合用户排队、通勤场景的 " 完美搭子 "。你下班挤地铁回家,如果突然看到这样疯狂摇手机的场景,不用担心她不是精神失常,而是在玩小游戏抓大鹅。连向太都躲不过小游戏的 " 魔法攻击 "。

一提起小游戏,很多 80 后反射性想到的还是《开心消消乐》,实际上这两年,小游戏早已进化到下一个 level,从《羊了个羊》到《拧螺丝》《无尽冬日》等,很多人更是想不到,行业规模更是直逼 600 个亿,妥妥的赚钱金矿。被小学生都嫌无聊的解压小游戏,为何永远是吸金密码?

游戏小广告,成朋友圈大型 " 团建 " 现场

这些魔性小游戏,哪怕你从来不玩,也完全躲不过它的狂轰滥炸。堪称最 " 无脑 " 版本的,最典型的是拧螺丝,一开始你看到这个广告或许毫不在意。但随着底下留言的好友越来越多," 别笑,你试你也过不了第二关 ",自然会吸引你,忍不住想点进去看看这个到底有多魔性。

结果就跟曾经风靡一时的《羊了个羊》一样,看着特别简单,就是三个相同的元素做消除,然而到了第二关的地狱难度,能卡住不少人。哪怕你到最后抵住拧螺丝的诱惑,那也不耽误后面还有毛线圈、抓大鹅、解决塞车、做手工等各种 " 变种 "。连东北雨姐、陶喆都躲不开成为野生代言人。

如果你对这种最基础的 " 无脑 " 消除玩法实在没兴趣,没关系,还有更多类型任你挑选,主打一个 " 谁都逃不开 "。更上一层难度的小游戏,则是对准 " 用户爽点 " 的解谜或剧情类。

这一类小游戏往往会设置上百个关卡,类似密室出逃、帮落难母女盖房子、找破绽指认凶手等,针对小孩还有专门的 " 成语接龙 "、" 猜歌名 " 等版本,剧情故事都不一样,玩完一个还有下一个,堪称浓缩版的 " 剧本杀 "。

当然,要说骨灰级玩家爱玩的,还得是塔防经营策略类。比如《无尽冬日》《三国:冰河时代》《向僵尸开炮》成了不少小学生的心头好。比如有的游戏设定是玩家要在极度严寒中,砍柴取暖,修建避难所,收养遇难者,抵御野兽侵袭等 ...... 又有休闲又有策略,只要有手机就要开刷,比打王者还上头。

很多人入坑这些小游戏,往往都是从短视频平台上突然刷到一个游戏切片开始的,看着游戏挺解压,抱着 " 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 念头的人,没想到一玩就是 30 分钟以上。一位小游戏发烧友对刀哥说,市面上大火的小游戏她几乎都玩过,每款游戏最长能玩 3 个月,最少也有 1 个月,玩腻了就找下一个替代品。" 都是在挤地铁公交、排队的时候玩,帮我排解等待的焦虑,一玩下来就感觉时间不那么漫长。" 虽然市面上的小游戏主打一个眼花缭乱,但纵观来看,还是有一个共同点:小学生都嫌幼稚的玩法,成年人想通关却要绞尽脑汁。

被嘲 " 无脑 ",竟撑起百亿大生意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打螺丝这个游戏,最初还是来自于越南。 一家越南游戏厂商 ABI Games 推出的休闲类手游《Wood Nuts and Bolts Sort》(《螺母和螺栓排序》),一上市反响还不错。 

另外一家越南公司 Zego 开始乘胜追击,推出 3D 版本打螺丝游戏《Screwdom》,没想到仅用 5 个月就冲破月流水 1 亿大关,创下越南手游史上首个 " 亿级爆款 " 的纪录。 看到如此大的潜力,中国的公司更是不甘落后,有人甚至转行也要去做小游戏。 都知道小游戏不是新物种,为何这么多年了还能火的如此沸沸扬扬? 一方面,是够 " 暴利 "。 动辄几个亿的流水,成本却小的惊人,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开发这样一款轻量小游戏只要 10 多万,两周就能搞完,哪怕多研发几个都可以,一旦某个成为爆款几乎就是一夜翻身。 

为何小小的游戏竟然能有如此大的赚钱能力?要么是游戏里的道具吸引 " 用户氪金 ",退一步说,哪怕玩家能忍住不花钱,光是游戏侧边出现的小 广告、失败要看的激励广告等等,也是这些厂商的赚钱武器。很多人想不到,有玩家能为小游戏直接氪金几万十几万。 

另一方面,是门槛够低。 不同于一般重度游戏,小游戏的制作门槛够低。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曾透露:" 小游戏平台已经累计超过 40 万的开发者,其中超过 8 成是不足 30 人的中小团队。" 多数中小团队开发者此前并无游戏开发经验。 现在有了 AI,别说小团队,连 游戏零基础 " 小白 " 都能自己上手搞。用 Deepseek、豆包、Curosor 等 AI 大模型和 AI 编程软件,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开发出一款小游戏, 几秒生成一个广告视频,好家伙连广告费都省了。随着玩的人越来越多,厂商们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如此 " 暴利 " 的生意,别说普通人,大厂更是不会放过。 不少 游戏厂商纷纷开始发力。三七互娱、世纪华通旗下的点点互动、4399、贪玩游戏等均在发力小游戏。 这其中,4399 的《菇勇者传说》小 游戏,更是一己之力火到了韩国、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市场,成为国内第一款日收入千万量级的小游戏出海产品,也算是独一份的 " 中国特色 " 的反向带货。 

大厂更是冲在前头。 腾讯在 2024 年财报中强调,光是微信小游戏的用户就有 10 个亿。抖音快手也没闲着, 曾有抖音官方透露,抖音小游戏用户已超 1 亿,抖音更是推出号称史上力度最大的扶持政策。 

快手也将短剧、游戏和小说等内容型商品变现业务进行整合。它曾透露,AI 生成的短剧、小说、小游戏等内容型商品正在成为平台新的增长引擎,光是小游戏去年的商业化日消耗峰值就高达 1200 万。 从普通草根到大厂,都是拼了命要在小游戏上分一杯羹。 

狂奔的同时,也要低头看路

当然,不光是暴利这一点,毕竟很多暴利的生意都不好干了,最关键的还是盘子够大、蛋糕够诱惑。 曾经很多人看不上 的小游戏,如今却是妥妥的大金矿。 《2024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 年国内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为 398.36 亿,同比增长 99.18%,2026 年更是有望达到 600 亿。

从影游到小游戏, 能让人如此上头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当然少不了厂商的各种 " 小心机 "。但不得不说,小游戏在狂飙的同时,也要低头看路。 过去,一般的小游戏靠的是算法和心理学,让玩法简单容易上手,但这也带来很多玩法高度的重复性和机械感,很多玩家吐槽,感觉不像在玩游戏,更像是赛博打工。 

与此同时,因为 小游戏赛道越来越卷,虽然研发没有太贵,但游戏厂商们烧钱在了另一件事:买量。  比如某家游戏巨头今年上半年买量共花掉了 50.4 亿,直接超过其营收的一半,其他厂商的买量规模也动辄几十亿。 

然而落到用户的体验就是——被无时不刻的游戏小广告包围,看个文章、刷个短剧都逃不过,难听点说就是 " 牛皮藓式 " 骚扰。 甚至连一些保险、医美微商、黄牛等,还会顺带蹭一波流量,在 这些免费且泛滥的朋友圈广告位,留下一些跟自己工作业务相关的评论。" 办卡有优惠 "" 私我有福利 ",让人不胜其烦。 此外,还有的厂商为了拼流量打起 " 擦边球 ",推出包含低俗内容的游戏,让人看得生理不适。 

不得不说,小游戏已经克服了 " 玩不玩 " 的阶段,接下来所有玩家要重视的,是如何变得更加规范与主流化。  曾有业内人士犀利形容小游戏行业现状," 大部分都是 3-5 分的流水线作品,真正的精品游戏还是 0"。未来,小游戏想把握机会,还得两条腿走路。 一是内容上 " 高举高打 "。 就像已经有厂商做出尝试,在小游戏中加入世界观、文化等复杂元素,就是为了打破 " 小游戏 = 无脑 " 的刻板认知。 

二是跟着市场的风口跑。 有人死磕新的硬核技术 ,比如 Unity 在小游戏中支持 Metal(iOS 图形技术),延伸车机、点餐屏等场景,显著提升小游戏体验性能等, 共同做大小游戏的蛋糕。 " 小游戏未来或将发展到千亿、万亿市场,甚至会分化现有的手游产业。"  

总之,越来越多人的参与,显然也会推动小游戏的 " 奇点 " 出现,未来能否出现下一个独角兽也不是不可能。 细节上拿捏人性,越简单粗暴越有奇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45.html发布于 2025-09-08 16:00:4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004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