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中国高尿酸之省,中学生健康警钟响起!
中国某省中学生高尿酸现象严重,这一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问题逐渐在年轻人中蔓延,中学生作为这一代人的重要群体,其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该省中学生高尿酸现象的背后,可能涉及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对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的认识,以预防和减少高尿酸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这届广东中学生,已经提前患上 " 老年病 " 了。
一篇抽样了来自广州市 5 个城区共 1612 名学生的论文指出,广州城区高中生中,有超过一半都被检出了高尿酸 [ 1 ] 。无独有偶,在惠州进行的一项超万人调查也显示,有很多 12-18 岁的青少年,尤其是男生,都患上了高尿酸这种传统观念里 " 阿公 " 才会得的病 [ 2 ] 。
这其实只是广东作为 " 痛风大省 " 现状的一个缩影。高尿酸及其引发的痛风,广东无论在患病率还是患者人数上,在全国都可以说是 " 名列前茅 "。
看来,广东人之间要对暗号,除了 " 省剧 "《外来媳妇本地郎》和 " 省歌 "《海阔天空》,完全也可以掏出尿酸化验单,看看是不是高尿酸的 " 病友 "。
广东人的尿酸指标:
高,实在是高
高尿酸,专业上叫 " 高尿酸血症 ",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雌性激素可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女性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通常会更低一些。非同日进行的两次空腹血尿酸检测中,男性血清尿酸浓度大于 420 微摩尔 / 升,女性大于 360 微摩尔 / 升,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 3 ] 。
广东人的尿酸之高,全国领先。
2019 年到 2020 年,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研究人员抽取了一万例在广州接受体检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有 39.1% 的研究对象患有高尿酸血症 [ 4 ] ,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同期也进行了类似研究的青岛(28.92%) [ 5 ] 。
在一项关于珠三角城市高尿酸患病率的研究中,九座城市中有七座居民高尿酸患病率高于 20%。其中,惠州(50.75%)、佛山(44.82%)、肇庆(43.14%)和中山(41.16%)都突破了 40% [ 6 ] 。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珠三角地区高尿酸患者数量显著 / 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作为潮汕地区的代表,汕头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2014 年时在职人员的高尿酸患病率就达到了 37.1% [ 7 ] 。
像粤东山区这样在广东属于 " 欠发达 " 梯队的地区,数字看上去倒是不那么触目惊心,但高尿酸患病率也在 10% 以上 [ 8 ] [ 9 ] 。
总体来看,根据 2019 年的数据,广东人整体高尿酸患病率为 30.3% [ 10 ] ,远高于全国范围的 14% [ 11 ] 。据此估算,广东高尿酸患者可能已经突破了三千万人,与黑龙江的总人口相当 [ 12 ] 。
尿酸浓度过高,尿酸结晶积聚在关节处引发肿胀和疼痛,就有可能导致痛风。
痛风是一种复杂的关节炎,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关节突然重度的疼痛、肿胀、发红和压痛,通常发生在大脚趾 / 图虫创意
尽管 " 只有 " 不到 20% 的高尿酸会最终发展成痛风,随着高尿酸患者的增多,痛风患者的队伍也会 " 壮大 " 起来 [ 13 ] [ 14 ] 。
有研究表明,每 20 个广东人中,就有至少一人患上痛风 [ 15 ] ,这一患病率同样在全国稳居前列。有数百万广东人,生活在夜里会突然被惊醒、剧痛难忍,以至于无法下地的痛苦之中。
这些导致尿酸高的雷点,
广东人踩了个遍
为什么高尿酸在广东如此普遍?这要从我们体内的尿酸的来源说起。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由细胞代谢的核酸、其他嘌呤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分解而来。人体内 80% 的尿酸是内源性的,来自于嘌呤代谢,另外 20% 的尿酸是外源性的,与摄入的食物有关 [ 16 ] 。这也解释了高尿酸的两大 " 病因 ":排出去尿酸的太少,以及吃进来的嘌呤太多。
不幸的是,在这两方面,广东人几乎把能踩的雷都踩了。
首先是领到了反向的 " 基因礼包 ":ABCG2 基因的变异会降低转运蛋白的表达,从而可能影响肾小管中尿酸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导致高尿酸 [ 17 ] 。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个变异较为常见,于是很多广东人也未能幸免,遗传到了有更大几率患上高尿酸的体质 [ 18 ] 。
天生容易尿酸高也就罢了,广东人还有着 " 爆雷 " 风险颇高的饮食习惯。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 "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广东 ",广东人虽然号称饮食清淡,但肉可没少吃。各种常见或不常见的肉类,广东人都能流着口水告诉你它们的 108 种做法。
广东人爱吃鸡在全国是数得上名号的 / 图虫创意
据统计,2022 年广东人平均肉类(含猪牛羊肉、禽类肉)消费量达到 67.1 公斤,位居全国第二(仅比第一的重庆少 0.4 公斤)。其中,禽类肉人均消费 24.3 公斤,比全国人均消费量的两倍还多 [ 12 ] 。
广东人不但嗜好各种肉,连内脏也不轻易放过。牛杂、猪杂等 " 下水 ",也被做成了生滚猪杂粥、牛杂煲这样的广东特色美食。而无论是肉类还是动物内脏,在相关研究的分类中都属于至少是中等嘌呤食物,每 100 克的嘌呤含量可达到 100 毫克以上,甚至超过 300 毫克 [ 19 ] 。
俗话说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位于东南沿海的广东,海鲜、河鲜等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也是毫无悬念地排在全国前五,但这同样是助推尿酸浓度增高的 " 利器 " [ 12 ] [ 18 ] 。
研究人员在惠州发现,即使是在同一座城市,沿海与不沿海的城区,高尿酸患病率都会有不小的差距,总体呈现越靠近海岸高尿酸患病率越高的趋势,海鲜的 " 功效 " 可见一斑 [ 2 ] 。
长期大量地吃海鲜可能引起痛风,是因为大部分海鲜属于中高嘌呤食物 / 图虫创意
" 雪上加霜 " 的是,夏天需祛湿,冬天宜滋补,广东人总能找到理由 " 饮啖靓汤 ",尤其是 " 老火靓汤 " ——没听《外来媳妇本地郎》片头曲里唱的么,外来媳妇最怕的就是 " 日日要煲靓汤 "。
平日里做法相对简单的 " 滚汤 " 或许已经足够,但全家人围坐一堂,在餐前品尝于瓦煲或砂锅中煲了好几个小时的 " 老火汤 ",仍然是众多 " 老广 " 心中重要的家庭仪式 [ 20 ] 。然而,一碗满屋飘香、醇厚浓郁的 " 靓汤 ",却正是引爆血清尿酸浓度的 " 嘌呤炸弹 "。
当然," 煲 " 这个行为本身是不会产生嘌呤的,嘌呤来源是食材。广东人煲汤往往会放入鸡肉、猪肉等各种肉类,更讲究用料的可能会用上鲍鱼、鱼翅、乳鸽、蛇等山珍海味 [ 21 ] ,这些食材的嘌呤含量可都不低。
" 光喝汤不吃肉 " 对于减少嘌呤摄入作用不大。在煲汤的过程中,食材中的嘌呤很快就溶入汤汁中。随着煲汤的时间越来越长,嘌呤大部分都转移到了汤里,最终被广东人一饮而尽 [ 22 ] 。
浓鸡汤、肉汤、火锅汤等都算高嘌呤食物 / 图虫创意
一项研究根据特定食物的摄入量划分出了广东人的五种膳食模式:盐酱油膳食模式、水果奶类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红肉谷薯类膳食模式和酒饮料膳食模式。其中,酒饮料膳食模式的广东人血清尿酸均值最高,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的广东人高尿酸患病率最高 [ 23 ] 。
" 巧 " 的是,广东人不但是隐藏的 " 喝酒高手 "(饮酒率全国前列) [ 24 ] ,还对 " 糖水 " 有着不亚于 " 老火靓汤 " 的爱好 [ 25 ] 。一些年轻人习惯于把高糖饮料当水喝,让本就 " 雷点密布 " 的广东饮食雪上加霜 [ 26 ] 。
连广东人引以为傲的 " 养生凉茶 ",一不小心都有可能损害肾脏功能 [ 27 ] ,进而影响尿酸排出。
先天的 " 开局不利 ",拦不住广东人一颗 " 吃吃喝喝 " 的心。如此 " 里应外合 " 之下,广东人尿酸不高才怪了。
尿酸高,
本质上是因为 " 工资高 "
痛风在以往被叫做 " 皇帝病 ",这个说法也许是夸张了点,但也从侧面体现了,痛风及其背后的高尿酸,和生活水平存在关联。
实际上,统计数据显示,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有着较高比例的高尿酸患者。在 2022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作者对部分国家高尿酸患病率进行了汇总,其中美国为 21.4%,日本为 25.8%。相应地,这一数字在发展中国家会低一些,如泰国为 10.6%,土耳其为 12.1% [ 28 ] 。
中国整体高尿酸患病率 14% [ 11 ]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差距并不大,但在中国内部,高尿酸患病率同样和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有学者按照年收入将来自 31 个省份的近 8 万人分成了六个组别(从低于 5000 元到高于 10 万元),结果发现了高尿酸患病率有着随年收入提高而上扬的趋势 [ 15 ] 。
其中,年收入最高的组别(高于 10 万元),高尿酸患病率也来到了最高的 21.4%。而广东 2023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9327 元,位居全国第六 [ 29 ] 。广东人尿酸高,另一方面还真可能是因为 " 工资高 "。
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收入人群和男性群体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更高 / 图虫创意
究其原因,就在于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面临的诱惑太多,容易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之出现的代谢紊乱问题,会导致尿酸排泄变得更加困难。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是全国生活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是全国最高 [ 30 ] 。某种程度上说,面对高尿酸,广东人 " 在劫难逃 "。
高血脂和高尿酸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的人比血脂正常的人更容易得高尿酸,几率要高 1.88 倍 [ 31 ] 。甘油三酯升高会增加尿酸生成,而高血脂还会影响肾脏功能,使尿酸无法有效排出 [ 4 ] 。
除了要控制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减体重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都有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 图虫创意
高血压也是高尿酸的 " 帮凶 "。长期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肾小球血管硬化,乳酸增加,抑制尿酸排泄。而且,一些降压药会减少肾脏血流量,降低尿酸排泄效率,最终导致高尿酸 [ 32 ] 。
近年来," 三高 " 等代谢疾病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吃夜宵、喝奶茶、狂 " 炫 " 零食的年轻人,逐渐发现自己的各项代谢指标正在超过 " 安全线 "。就连广东的儿童青少年,近些年超重肥胖率也有较大幅度上升 [ 33 ] 。随之而来的,是高尿酸患者在中小学生在内的年轻人中比例不断增大 [ 34 ] 。
广东作为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省份,全省 1.2 亿常住人口中,60 岁以下的超过 1 亿人 [ 35 ] 。高尿酸在年轻人群体中的蔓延,也拉高了广东人的高尿酸比例。
据统计中国男性患病高峰年龄段为 18-29 岁(32.3%)、30-39 岁(28.4%)/ 图虫创意
相较于其他方面代谢指标的异常,高尿酸较少被人提起,但它就像有大哥撑腰的 " 小兄弟 ",平时不声不响,却在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冷不丁给你一刀,让人痛苦不堪。
除了可能带来让人 " 生无可恋 " 的痛风、与其他代谢疾病形成恶性循环,高尿酸也与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36 ] 。虽然多数高尿酸患者不会出现症状 [ 37 ] ,但也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不过,即便得了高尿酸,甚至发展成了痛风,也并不是 " 没救 " ——改变生活方式,少吃高嘌呤和高热量食物、加强锻炼、不碰烟酒,高尿酸会离你越来越远。
以后找你的广东朋友,少吃海鲜少吃肉,不妨改成约健身或者喝茶吧。毕竟,要是 TA 因为高尿酸得了痛风,下次你想约也约不出来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714.org.cn/gov/154.html发布于 2025-09-08 16:00:5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